为充分发挥新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联合育人的作用,青岛市教育局从年初就启动了《“结对高校、联合育人”行动方案》,活动开展以来,各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积极行动,加强沟通,通过“1+N”和“N+1”等方式,结合各自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研究工作方案,丰富活动内容,探索构建了高校与中小学联合育人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有机融合。截至目前,在青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与中小学签署合作协议60余份,开展活动百余次,开发特色课程10余门,设立研学实践基地31个,受益学生近万人。
主动沟通对接 完善工作机制
活动开展以来,各教体局、高等教育机构和中小学高度重视,主动出击,加强沟通对接。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邀请校本部领导亲自来
青,赴各中小学调研对接。青岛九中、六中、一中、十九中、经济职业学校、外事学校等学校校长亲自带队,赴各高校调研参观,洽谈合作,有效推动了活动的开展。李沧区教体局根据本区的需要,主动申请为本区的六所中小学配备结对高校。在对接论证的基础上,各单位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制定了针对中小学生的航空航天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并设立研学基地;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与山东轻工工程学校制定《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研学活动、科普讲座、论坛讲座、科研合作和专业指导等五个方面内容。
共享教育资源 实行优势互补
为丰富结对活动内容,各有关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挖掘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针对
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高考需求矛盾,研究教学课程开发提升和教师专业学历培养途径;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院拟在医药专业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支持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发展提升,并就医药专业共同举办“3+4”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进行探讨;对外贸易大学和市北区六十五中就提供英语培训,定期联合举办音乐会、体育比赛等活动达成了意向。
各高校与中小学通过开展研学活动、参观考察、课程开发、共建认知实践基地等方式,为中小学生拓展更多的学习实践空间。通过“结对高校、联合育人”行动,搭建起了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平台,营造了“大手拉小手,齐步往前走;大学带小学,发展共融合”的良好氛围,必将构建起一体、互动、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互助互利,融合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王墨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