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暑期 衔接班上不上?

记者采访岛城教育专家

暑假来了,孩子们能轻松度过吗?在家长们的要求下,幼儿园毕业的娃要学幼小衔接课程,小学毕业的娃要学小初衔接课程,初中毕业的娃要学初高衔接课程,这些站在求学节点的孩子们,被热衷“鸡娃”的老父亲老母亲或送进辅导机构,或“摁”在书桌前,开始接受新的学习任务。衔接课程到底要不要学?怎么个学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岛城教育专家,为大家解读“衔接”这个暑期教育关键词。

小初衔接

妈妈以同学做榜样动员儿子上衔接班

“妈妈已经帮我报名了,我觉得上衔接班能预习初中的课程还不错,对学习有利,只是假期还要上课,会感觉有点累。 ”小浩今年六月刚从鞍山二路小学毕业,开心玩了大半个月后,在李沧区一所重点高中当老师的妈妈动了让孩子上小初衔接班的心思。据小浩妈妈说,小浩最初认为不上小初衔接班也不会影响学习,结果妈妈拿出了 “杀手锏”:“我就很客观地告诉他,他班里哪几位同学也报了名,孩子一看别人也学,就不怎么反对了。 ”

和小浩讨论之后,妈妈给他选了一家全国连锁教育辅导机构的团购课程,只学英语一科,上8次课,价格为99元。“给孩子报衔接班,其实我的目的并不是想让他一定要提前学会多少初中知识,只是不想让孩子的暑假过得太 ‘荒废’,而且我们学校还没有正式放假,也没办法照顾到他,把孩子送到衔接班,老师也能帮着‘看孩子’。 ”小浩妈妈说。

观点

做好小初衔接辅导重点在于培养习惯

“我们学校是李沧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建校时就开展了中小衔接工作,当时我们叫牵手课程,受到家长和学生普遍欢迎。”据青岛沧口学校副校长赵玉刚介绍,今年李沧区教体局也特别重视中小衔接工作,多次召开有关会议,要求区内各初中开设衔接课程,而且李沧区研发中心和教育科等部门也多次组织中小衔接教学德育研讨会,共商中小衔接的内容和策略,而该校在历年开设衔接课程基础上也总结了一些独到经验。

“我们首先要向家长说明的是,不要过于焦虑。由于社会上的一些宣传,有的学生、家长对初中产生一定的‘恐惧感’。虽然初中和小学确实有较大差异,但初中学校和教师会基于这种差异采取灵活的学习活动,帮助小学毕业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赵玉刚说,初中课程跟小学相比,科目增多,内容加深,需要记忆、理解和应用的东西大大增加,教师讲课速度也相对较快,所以在小初衔接期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事半功倍地帮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赵玉刚表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让学生学会整理学习资料。初中学科多、课本多、练习多,不少刚入校的学生常上课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浪费时间还影响听讲。建议每人备几个大文件夹,分学科整理好自己的资料,每天晚上根据第二天的课表,准备好所用的课本、习题本、练习本等。

2.注重专注力训练。提醒孩子学习时不能三心二意,一旦定下某项任务,就尽量限时完成。有的学生在初中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主要是因为课堂专注力不行。

3.学会管理时间。初中学习任务重,要明确自己每天干什么、每周干什么,列好计划表,并严格执行。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循序渐进地进行汉字和英文写字训练,努力做到书写工整、规范,对提高卷面分大有帮助。

5.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安排时间,预习新课,记下不明白的地方,增强课堂听课的针对性。课后按时复习功课、整理笔记,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寻找规律,及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

6.准备改错本。把各科的一些常见错误,记在改错本上,分析出错原因及正确解题思路,经常拿出来复习一下。

7.明确重要学科的难点,及早制订措施。比如语文的课外阅读、数学的计算、英语的单词拼读及课外阅读等,都属于难点,要早做好应对准备。

8.善于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对于各科所学的内容,常思考与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联系起来,可以运用到哪些问题的解决当中去。

9.培养自己的爱好特长。初中不能忽视锻炼身体,要有自己的爱好,以便能全面发展。

观点

小升初的心理衔接或比学业衔接重要

目前,很多家长对小初衔接班的认识还停留在就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初中课程的层面,其实,这还远远不够。

“去年我们学区专门搞过小初衔接的经验交流会,大家相互介绍成功经验,我们受益很深。小初衔接是童年到青少年的关键过渡期,小学、初中校园的氛围差别很大,孩子们从小学进入中学,很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有些孩子面对新面孔、新环境,甚至有一种不安感,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首先从心理上平顺过渡。”在青岛二十八中副校长滕全琳看来,与学业的衔接相比,孩子们的心理衔接更需要引起家校重视。

而二十八中小升初衔接的工作重点正是放在了孩子的心理衔接上。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认同感,从他们报到起,我们就通过给他们报到通知书、入学须知、安全要求等一系列全面、详尽材料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读完之后,马上就能对学校的情况一清二楚。同时,微信公众号也会推送相关通知,内容也写得很温馨,让学生、家长都能尽快进入到初中的角色当中。第二步是同时举办毕业典礼和新生入学仪式,把学校的精神进行有效传承,让毕业生通过节目表演向新生们展示校风校貌,增加新生对学校的了解。第三步是做好新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上午孩子们报到见了班主任,下午马上就开第一次家长会,初小衔接要顺畅,家长作用也很关键。家长们应该尽快了解学校,避免与老师产生隔阂,这样有利于初中三年更好地与老师沟通。”滕全琳说,通过以上三步,新生们一般就能尽快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再学习时,状态也会更好。

至于是否有必要到校外辅导机构上衔接课程,滕全琳的观点是慎重选择,毕竟辅导机构良莠不齐,如果选择了教学质量差、资质有问题的辅导机构,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初高衔接

自招生学习挺积极一鼓作气报六门课

小齐同学目前就读于青岛十七中高一,去年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升入十七中,不用参加中考,不过小齐并没闲着,先是提前到十七中上课,课程结束后,自己又主动报了校外的初高衔接班。

“父母从来没有对我说必须报衔接班,是我自己想报的。我身边不少同学都报了班,不报我也有压力啊,担心落在同学后边。 ”小齐说,报衔接班时,刚刚结束了十七中的课程学习,学习劲头满满,于是一口气报了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数学、英语六门课,大约花了七千元,从早晨上到下午,一个周当中,五天学习,一天考试,只有周日放假,就这样整整上了一个月的课。 “虽然也会累,但是感觉很充实。我对自学没信心,肯定不能像上辅导班那样专心,还是得逼自己一下。报了班,多少都能听懂一些知识。 ”

小齐告诉记者,当时选衔接班前也打听了不少人,而且也试听过。开学以后,暑假学习的成效显现出来了,“开学听老师讲课,有些知识已经是我学过一两遍的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些。 ”而且小齐还发现,身边的同学暑假时大多上了衔接班,“如果我没学的话,很可能就会被甩到后边了。 ”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