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王墨然)今天,市教育局公布了“2018年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及分析建议”,该建议由青岛市教育局委托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开展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共抽取了89652名幼儿和学生,涉及52300余名中班幼儿、17382名四年级学生、11346名八年级学生、5094名高二年级学生和3575名中职二年级学生,幼儿园园所抽样覆盖率为65%,小学学校抽样覆盖率接近65%,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抽样覆盖率为100%;同时,抽样学生(幼儿)的家长、教师也参与本次监测。
家庭教育参与家校合作更利于孩子发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好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积极配合。监测数据显示,超过90%的家长对学校(幼儿园)表示满意,但是部分学校(幼儿园)仍存在课程开发管理不足、作业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大多数家长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愿意配合学校工作,超过80%的家长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学校工作,认为家校沟通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近50%的家长表示愿意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社会经验分享,约40%的家长表示希望通过协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家校合作。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对孩子发展有积极影响,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家长主动参与家校合作,孩子在数学成绩(500.78分,平均分500分)、品德发展(4.44分,满分5分)、情绪行为调控(4.23分,满分5分)、人际关系(4.15分,满分5分)等各方面表现优于家长不参与家校合作的孩子(471.46分、4.29分、3.94分、3.93分)。
学前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对幼儿综合发育状况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中班幼儿发育均分51.71分(满分60分),其中社会领域中的个人—社会能力(个人-社会技能是指幼儿自我照料能力、与他人交往以及自我情感表达等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指幼儿根据情景要求,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分较高;语言领域中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指幼儿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健康领域中的粗大动作发展(粗大动作指有关全身肌肉活动的动作)和精细动作发展(精细动作指个体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得分略低。调查还发现,仅9.8%的家长注重幼儿动作与运动能力的发展,该比例远低于家长对幼儿生长发育(83.6%)、行为习惯养成(64.8%)等注重程度,同时仅有13.2%的家长担忧幼儿动作和运动能力发育较慢,体现出家长对幼儿动作能力发育情况了解和关注较少。
根据报告建议,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孩子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和想法,而陪伴式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肢体动作的发展。
学习压力多源于家长过高的期望
与身心健康、品德发展、兴趣爱好相比,有24.0%、22.6%的四、八级学生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学习压力、学习焦虑、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影响。
四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水平较低,90.8%的学生表示压力不大或一般、能够适应,9.2%的学生表示压力较大或很大、不能适应;八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水平一般,74.5%的学生表示压力不大或一般、能够适应,25.4%的学生表示压力较大或很大、不能适应。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习压力有较大的影响,在饮食习惯、运动时间、睡眠时间表现较好的四、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明显好于生活习惯表现较差的学生。
四年级学生平均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时间为1.20小时,八年级学生平均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时间为1.55小时。监测数据还显示,四年级中82.7%的学生平均完成家长布置作业时间约为56分钟,17.3%的学生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八年级中72.6%的学生平均完成家长布置作业时间约为50分钟,21.6%的学生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
对数学成绩与学习时间的分析发现,并非完成作业时间越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越好。每日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用时在30分钟以内的四、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最高(512.42分、513.22分,平均分500分,下同),其次是完成作业用时在30至60分钟以内的四、八年级学生(490.21分、497.16分),而没有数学作业和完成作业用时超过90分钟的四、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较低。
53.8%、52.8%的四、八年级学生本学期参加过数学辅导班,12.1%、6.8%的四、八年级学生每周参加数学辅导班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对四、八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监测显示,参加数学辅导班的学生比没参加数学辅导班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压力,有26.7%的四年级学生和47.4%的八年级学生表示学习压力更多的来源于家长期望过高。
学生在幸福体验、行为表现、合群性、自制力四个方面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健康状态。但在合群性方面,41.0%、26.2%的四、八年级学生表示难以参与到班级同学的讨论和活动中;在幸福体验方面,55.9%、47.8%的四、八年级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17.0%、15.6%的四、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里对自己失望。
与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相比,34.7%的四年级家长、34.1%的八年级家长更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教育,但仍有24.0%的四年级家长和22.6%的八年级家长更关注学习成绩。家长对学生品德发展越关注,学生品德发展得分(四年级4.49分、八年级4.50分,满分5分,下同)越高;父母参加学校活动越积极,学生品德发展得分(4.50分、4.50分)越高。数据分析发现,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发展对孩子学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发展,孩子在数学成绩(502.43分,平均分500分,下同)、自我效能感(4.12分,满分5分,下同)、学习投入(4.46分)、求知欲(4.39分)等方面表现优于家长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489.45分、4.06分、4.43分、4.37分)。
分析建议,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隐私,保障孩子的权利及自由,转变“学习成绩代表一切”的理念,在关注孩子学业发展进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孩子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树立良好榜样,建立家庭学习共同体,为孩子做学习的表率,以多鼓励和多表扬的方式与孩子交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同时,家长应加强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状况,避免给孩子布置过多的额外作业、课外辅导作业等进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作业,让学生在家校协调统一的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高中中职家长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与品德发展、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相比,43.4%的高二年级家长和30.0%的中职二年级家长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二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标率相较2017年度有所提升,周一至周五的平均睡眠时间在8小时以上(教育部要求高中生睡眠时间)的比例为21.2%,相较2017年度提升3.7个百分点。
高二年级学生学生运动时间达标率相较2017年度有所提升,37.2%的学生表示每日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教育部规定每天校园体育运动1小时),运动时间达标率相较2017年度提升14.7个百分点。
监测结果显示,高二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语言、个性特征、情绪体验、意志行为5个方面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均处于健康状态,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健康状态的比例在90%以上。但在认知功能方面,17.7%的学生注意力情况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在情绪体验方面,8.5%的学生焦虑体验方面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其中34.4%的学生对就业和升学感到非常焦虑;31.8%的学生在过去1年出现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对自己产生中、重度或极重度的影响。
中职二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语言、个性特征、情绪体验、意志行为5个方面的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均处于健康状态,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健康状态的比例在90%以上,但在思维语言维度,有三成学生表现为亚健康状态。
在网络使用情况的监测中,高二年级、中职二年级学校学生网络使用习惯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存在网络依赖问题,如29.1%的高二年级学生和28.1%的中职二年级学生表示不能上网时十分想知道网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部分学生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较长,29.8%的高二年级学生、63.9%的中职二年级学生平均每天在课外看电视、使用电脑、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分析发现,学校经常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向家长分享早期识别和干预沉迷网络的知识,指导家长主动引导学生绿色上网(避免学生看不健康信息、出现游戏成瘾问题、网络沉迷问题等),会使学生在网络使用时较少出现消极后果和网络依赖。
高二年级学生家长评价的亲子关系得分(4.55分,满分5分,下同)略高于学生评价得分(4.34分)。针对与孩子相处体验的评价中,家长评价略优于学生评价,95.9%的家长、89.6%的学生表示家长会认真听孩子说话,93.1%的家长、91.9%的学生表示亲子相处很快乐;31.6%的学生反映期待家长给予更多精神支持。
中职二年级学生亲子关系较好,但有近四成学生表示家长对自己缺乏精神支持。家长评价的亲子关系得分(4.53分)高于学生(4.16分)。与孩子相处体验的评价中,家长评价优于学生评价,92.0%的家长、86.2%的学生表示家长会认真听孩子说话,91.6%的家长、90.9%的学生表示亲子相处很快乐;39.7%的学生表示期待家长给予更多精神支持。
分析建议,中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抗挫折能力和自制力表现较差,容易出现人际交往、网络使用不当等方面问题,也有部分孩子会因为学习问题出现焦虑情绪。因此,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鼓励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情感关爱,注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方法,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空间,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给予表扬,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同时,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