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海创汇与以色列巴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时间6月2日,“青岛-中以科技创新园合作交流会”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卫洲际酒店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进中以科技创新园的建设,打造中以全面创新合作新高地,并进一步加深青岛市与以色列在高科技、经贸、海洋、人文等领域的战略合作程度。

会议现场,海创汇与以色列巴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链接中以生态资源为核心方式,加强创新领域合作,共同服务中以两国创新创业工作。据了解,巴赞集团是地中海东部的具备引领实力的炼油企业,也是以色列最大的综合炼油和石化品牌。

海创汇与巴赞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海创汇与巴赞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01

打造软硬件协同创新合作

作为海尔集团的“大企业共享创业平台”,海创汇始终强调无边界的生态资源共享,以及全包容性的创业创新。而本次与巴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同样也展现了海创汇在共创共享领域的专注与担当。

记者了解到,在达成协议后,双方将以传统行业转型、工业4.0、物联网为核心着眼点,共同推进中以两国在这三大领域的创新创业实力。具体而言,海创汇将在产业及生态企业需求、产业资源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化验证等方面进行输出,并给予巴赞集团国际合作和资金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而对于巴赞集团,其将在专家团队构建、核心技术装备引进以及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不难看出,海创汇与巴赞集团的合作是一次典型的软硬件协同创新的过程,海创汇以生态赋能的方式提升双方合作的软性实力,巴赞集团则以硬件支持为核心输出方式。

02

着眼大企业创新创业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以色列最大的综合炼油和石化品牌,巴赞集团本身在工业经营、物流运输、私人消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备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巴赞集团之所以与海创汇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显然不是为了简单意义上的拓展自身商业伙伴。

从时代的大背景上看,随着工业4.0浪潮席卷全球,传统工业正面临着颠覆性挑战。尤其对大企业而言,日渐僵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与趋于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全球经济的持续挣扎无疑又是一个雪上加霜的过程。“大企业病”不断压低着传统制造业的生命上限,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早已迫在眉睫。

基于此,巴赞集团看重海创汇的首要原因就在于其固有的差异化优势。作为诞生于海尔平台上的创新创业加速器,海创汇平台本质上是一个大企业创新创业模式,也是海尔在寻求物联网转型过程中,重新焕发自身活力的重要探索成果。

从这一维度上看,海创汇即是一个增强大企业创新活力的解决方案,其强调打破企业围墙,以“创业雨林”的形态,催生多种创客小微在平台上自组织、自驱动、自演进。而作为典型的传统工业,巴赞集团显然也需要迅速寻求转型,以期在物联网风口踏准时代节奏。而海创汇的模式则能为巴赞集团提供转型指导,在达到行业天花板之前开启“第二曲线”,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03

布局全球化探索物联网转型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实现了全球市场的零距离,而在物联网时代,全球资源又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了整合。对于当代大企业而言,“闭门造车”式的发展难以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跟,而更深度的全球化布局则愈显关键。

对于巴赞集团而言,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既是自身发展需要,也是时代倒逼的结果。而在这个层面,海创汇同样具备优势,其不是一个孤立的平台,而是强调“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据统计,海创汇目前已在全球11个国家布局了28个加速器和108个创客空间,汇聚了超过100万个全球创业者。

与此同时,在巴赞集团之前,海创汇已率先发起并建立了“中以跨境创新创业生态联盟”,联盟成立以来,共吸引中以创业孵化机构2000余家,连接生态项目105个。在联盟的作用下,海创汇也成功将盲人视觉辅助系统、皮肤修复系统、驾驶员监控和车内监测系统等创业创新项目从以色列引到中国,实现了以色列本土项目走出国门。

可以认为,巴赞集团与海创汇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亦是在于这种全球化的布局思维。其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也能享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生态资源支持,以最终完成物联网模式探索。   (记者 尹为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