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市北启动“思源”德育课程建设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5月16日,市北区教体局在台东六路小学举行“思源”德育课程建设推进会。“思源”德育课程将整合和利用本土文化、区域资源,不断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源头活水”,守护好市北学子的“拔节孕穗期”,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浓厚的成长底色。

根植本土,打造市北德育品牌

“思源”德育课程体系建设,是扎根市北推进德育品牌发展的有益实践。市北区教体局局长王本猛说,“思源”有不忘本、懂感恩之深意,也有“思考事物本源”的含义。市北区是青岛红色运动的发源地,诞生了青岛最早的党组织、第一个地下联络站,王尽美、邓恩铭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革命的足迹。市北区也是“百年青岛”历史文化的传承地。这是市北学子的成长之“源”,市北德育的发展之“源”。建设“思源”德育课程体系,形成品牌化一体化的德育工作格局,重在根植市北、体验市北、传承市北、奉献市北,促进全区中小学生“饮水思源”,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正确方向前进。

市北区各学校将在前期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德育工作资源库,打造全区域、跨学段、多维度的“思源”德育系列课程,保证“思源”德育课程每学期8课时,出台学生配套读本及教师德育工作指导手册,建立全员育人的德育教师队伍,建成可供学校自主选择的德育教育课程模组,举全区之力打造带有市北区特色的德育教育品牌。

“思源”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也是确保教育各项重点任务创新开展的特色载体。它与山东省基础教育十大行动计划,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有诸多契合点。 记者了解到,市北区“思源”德育课程包含四大主线,即红色精神代代传、传统文化润童心、博物馆里知天下、节日文化新传承。在分享环节,台东六路小学、平安二路小学、格兰德学校以及“思源”德育课程研发组分别从“思源”课程四大主线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分享。

全面育人,让孩子知感恩懂担当

方寸之间,开辟新天地。台东六路小学面积不足两间教室的校史馆,也是一个小而精的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浓缩着曾在此工作的中共一大代表、山东中共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邓恩铭同志的英雄事迹。学校创立了“恩铭精神伴成长”德育品牌、组建“恩铭精神宣讲团”、评选“邓恩铭中队”……让红色星火撒遍校园每个角落。台东六路小学也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资源,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海军博物馆等成为学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台东六路小学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作为青岛市市北区第三教育联盟红色教育基地,敞开校门与第三学区的学校共享红色教育资源。

在京剧、国学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亲子微课堂让家长们言传身教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简朴、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情态之中,到青岛民俗馆志愿演讲……在平安二路小学,他们把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德育课程的突破口。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多方面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学校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崇德小学、四方小学、福州路小学、超银小学的学生们则通过对海岸路的变迁与市北红色历史、海云庵的由来与传统民俗文化、新时代雷锋精神及身边的工匠精神等进行研究性学习,重走革命之路,挖掘地方历史,领悟榜样初心,争做时代新人。

德育教育不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中撒下爱国、爱党的种子,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发生了看得见的变化:发挥校园小主人翁的意识,主动要求设置失物招领处;每逢重大节日为老师和家长精心布置会场,准备惊喜;走出校园,到交警中队、消防部门、周边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海边捡拾垃圾,保护蓝色海洋……越来越多的孩子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