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当古诗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胶州市马店小学在学生经典吟诵大会开播仪式上表演吟诵节目。 周光辉 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吟诵可以让我们触摸到文字的温度,可以让古诗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5月15日,青岛市“十个一”项目之一诗词文化节启动暨学生经典吟诵大会开播仪式举行,将在全市打造一批诵读吟诵精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抢救和传承吟诵这一传统文化,让吟诵重新回归教育,回归文化。

自古读书皆吟诵

吟诵,是汉诗文的读法,是其固有的声音、本来的声音、传统的声音。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秘书长徐健顺说,自古以来,我们汉语的诗词文赋都是吟诵的,但现在我们只知读音,不知读法。“上溯三千年,中国人都是吟诵着读书的,希望吟诵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现在人们都以为读书的乐趣在于读的内容好。其实对古人来说,“读”本身就是“乐”。曾国藩曾言: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吟诵是记忆神器,古代和当代的学生各能背过多少字?吟诵的记忆功能不仅仅来自旋律的美听,更来自其与诗意的契合。”徐健顺说,汉诗文不单是文字艺术,更是声音的作品。声音是有意义的,不仅读法会影响含义,读音也会带来情绪感觉。一旦吟诵起来,所有的声韵都展示出来,那些古诗便重新焕发了光彩。那其中圣人之意的深微奥妙、精切细致便自己“跑”了出来。

近年来,国家下发了关于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工作意见,尤其提出了对吟诵的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要求。今年4月-11月,我市举办青岛市“十个一”项目之一诗词文化节活动。其中,青岛学生吟诵经典大会是诗词文化节的内容之一。市教育局副局长姜元韶说:“我们希望各校以传承发展中华吟诵为使命,尊重文化传统,让吟诵重新回归教育,回归文化。”

岛城吟诵有氛围

胶州95岁的老人王金梓,至今仍采录方言吟诵调;著名吟诵专家徐健顺是青岛人,多次在家乡开讲座,传承这项具有2500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已故的青岛国学吟诵推广人林打打曾创建吟诵课堂,致力于吟诵的公益推广;青岛举办了多期骨干教师吟诵培训班……“青岛有一定的吟诵氛围和基础,所以学生吟诵大会才有学校可循、有素材可拍、有内容向社会推广。”青岛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处处长朱红卫说,语言是世界观的本体,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吟诵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国思维,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青岛,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在推开吟诵之门,慢慢浏览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每日清晨, “慧创城”回荡着吟诵的旋律, 古文中那些难懂的字变成了鲜活的音符。那是市南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的一日之始。在学校自编教材《书香致远》中,吟诵占据重要篇幅。在市南区实验小学里,每个老师都要研发自己的学科校本教程。语文学科中,也有以吟诵为研发对象的老师。吟诵并非唯一的目的,最终要指向素养的习得。

青岛五十三中的校园里,吟诵是选课走班课程中的一门,是语文课上的浅吟低唱。因为热爱吟诵,孩子们还成立了专门的吟诵社团。四月的校园读书节中,以班级为单位的吟诵比赛是主角之一,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吟诵比赛。

在市北实验初中,从舞台到日常,从屏幕到课堂,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上了吟诵。学校秉持“科技启迪智慧,国学滋养心灵” 的办学理念,坚持国学诵读。在每周的国学课上,学生诵读《声律启蒙》等蒙学经典,吟诵《诗经》以及唐诗宋词。他们也利用升旗仪式、节日演出等机会展演吟诵。今年市北实验初中还在预科班开设了国学经典吟诵课,在七年级开设了吟诵社团。吟诵慢慢地流进同学们的心里,激活了原本沉睡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爱上古诗文

爱上传统文化

农村娃也有诗和远方。在青岛市“十个一”项目之一诗词文化节启动暨学生经典吟诵大会开播仪式上,胶州市马店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为现场的师生表演了吟诵节目——《传承》,其中便包括对诗词《长歌行》的吟诵。 “那平仄相间、长短高低的错落之致,那平上去入、轻重疾缓的诗韵之别,一下子从文字里活了起来。学生们从吟诵中找到了乐趣,觉得吟诵像唱歌一样,唱着唱着就会了。”胶州市马店小学校长徐明森一直在学校里推广吟诵活动。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有其传承的意义,可以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方式,比如与服饰结合、与表演结合,方法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文俭说,许多孩子过于浮躁,吟诵可以让他们静下来、慢下来。吟诵需要氛围,学校可以在校园中开辟一处诗情画意的吟诵角。

吟诵更像是“纳尼亚的衣橱”,它的门后,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反复地吟诵,无论好听与否,都是情感的领悟与表达。用中正平和的声音去吟诵,仿佛可以让自己的心与古人的心连接在一起,这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青岛五十三中卓尔吟诵社团成员告诉记者。

吟诵,改变了古诗文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孩子们因吟诵而爱上古诗文,爱上汉语汉字,爱上传统文化,并把传承吟诵作为自己的责任。庆幸的是,这种变化正在青岛开展吟诵教学的班级里发生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