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综合性避难场所40处!青岛避震场所可满足100万人需求

今天下午,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市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部署了今年“5·12”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

微信图片_20190505190530

建成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

据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葛福宏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2个,省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78个,崂山区成为山东省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0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科普示范学校4个,西海岸新区成为全国首批防震减灾基层基础示范县。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3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7个、科普示范学校61个。全市培训灾害信息员6328人,为镇(街道)灾害信息员配发了308部北斗卫星报灾终端。2018年全市民生综合保险共为5347户受灾群众理赔3789.37万元。市级减灾备灾中心储备帐篷1.3万顶、军用毛毯1.4万件、折叠床2980张等救灾物资。

全市逐步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体系。依托消防、武警支队建成市级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基层社会力量建成灾害应急辅助救援体系。全市共建国标I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个(沧口公园、莱西体育中心、崂山体育中心),综合性避难场所40处(八大峡广场、海琴广场、文化公园等)。人防工程、园林、绿地、公园,以及南部沿海区域可满足100万人避震场所需求。

青岛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将启用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为牢固树立风险管理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坚守安全红线,不断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持续构筑生命安全防线,我市将今年5月6日至12日定为“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

宣传周期间,将于5月10日上午10:00,在崂山区国信体育中心北侧蓬宿区举办2019年青岛市“5·12”防灾减灾日综合应急演练暨国信体育中心(国标Ⅰ类)应急避难场所启用仪式。届时,13支应急救援队伍2000余人,应急指挥、救援、救护、消防、抢险等车辆28台将演练地震信息发送、市区两级启动地震应急响应、人员疏散、受灾群众安置、流动监测、生命救援、危化品泄露处置、火场救援、通信保障、电力恢复等科目的演练,以及救援装备展示等。

我市还将组织防灾减灾开放日活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平度市、莱西市等10多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各类体验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市地震监测中心及地震台站也将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市南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州市等3个应急安全体验(培训)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同时,持续开展 “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乡村”活动,组织地震科技工作者、科普专家、应急管理专家深入基层一线、进家入户,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

我市还将组织《中国儿童十大安全理念》绘本丛书赠书签售活动、《奇妙梦旅行》儿童舞台剧全市巡演活动。青岛应急安全教育培训(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地也将在宣传周期间启用。(记者 马义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