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备战中高考 名师来掌舵”之中考篇

以知识点不变应考题万变 

初中物理学科秘书长、崂山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徐海虹 

在接下来40多天的中考物理复习中,考生首先要继续夯实基础知识,对于物理概念、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建立规范、牢固的知识网络。这一目标前期通过一轮复习基本已经达到,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尤其是重点知识的记忆不细致精确,部分概念混淆现象比较明显。下一步,建议学生在跟随老师复习步伐的基础上,将自己曾经出错的概念再次进行整理归纳,强化记忆;并且通过后期老师的练习,找到知识记忆的欠缺点及时补充,力争在概念规律题目中不丢分。此外,对于一些必考的知识内容应当进行强化记忆,通过不断强化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力争让中考概念类题目的失分率为0。 

其次,考生还要加强实验的回顾和体验。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对于实验的考查是一项主要内容。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能够发现,实验题从考查实验现象、结论,逐渐向考查过程、方法转移,试题更倾向于是否动手完成过实验,考查实验细节的点逐渐增多。在各区市模拟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题目细节上丢分多。下一步,建议物理教师能够在实验细节的考查上再下功夫,通过试题练习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得分率。同时,建议广大学生能够在老师引领的基础上,对重点实验进行细致回顾,有条件的可以再次进行重复实验,没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微课或者模拟实验进行回顾。目的在于实验重现,查找细节漏洞,力争中考中实验少丢分或不丢分。 

同时,下一步复习中考生还要加强生活化场景中提炼物理问题的能力。2019年考试说明中明显增加了生活化场景题目,各区市的模拟题也增加了此类题目的考查。反馈发现,涉及生活化场景的题目考生普遍停顿时间过长,得分率较低。实际上生活化场景的题目很多都是原来的旧题穿新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以前考生对此类题目接触少,不会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物理知识。下一步考生应增加生活化场景题目练习,逐步适应并学会挑选有用的物理知识。 

此外,还需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这几年学生计算能力弱是普遍问题,学生畏难情绪严重,出现大量学生计算题放弃的现象。其实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多数计算题考生经过思考之后都会选用正确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部分计算题包含简单的逻辑思维元素,考生只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都能解答。真正需要用较高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并解答的计算题难题的比例极低,大约只占5分左右。下一步,考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计算题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自己能够做的难度的相应题目进行练习和拓宽,避免计算题全盘放弃现象发生。对于综合计算更应注重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重方法轻结果。 

中考题中部分题目会与日常训练的题目在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生搬硬套日常训练的题型和方法,往往会因为“脸熟”而造成貌似神离、谬之千里的失误。因此,后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建议物理老师能够将试题在结构、内容、形式等进行变式训练,多角度考查相应物理知识。同时也要提醒考生们注意认真审题,从日常训练的相关知识、相似题目入手,以(知识点)不变应(考题)万变。 

最后,考生还要关注答题时间分配。近几年,物理试题普遍存在答不完题的情况。对此进行纠正的合理途径只有加强时间观念的培养,对于一些时间节点形成条件反射。确保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能力提高题目的阅读和思考,避免能力达到但是因时间不足无暇思考的原因造成丢分。 

闻一知十,化而学之 

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市北区初中化学教研员 辛宏志 

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要做到熟悉物质的变化、增进知识的消化、加强思维的转化、提升能力的内化,真正实现化而学之,闻一知十。首先在物质的变化上,化学中考复习应以建立 “物质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知识线索,侧重物质宏观性质、物质变化、反应现象及用途和制备的复习。在涉及化学用语的复习时应注意在实物或模型或反应的背景中理解符号的含义和符号的表达,特别注意规范表达。概念原理知识应以典型实例为模型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复习阶段考生不能只满足会背诵,而应当通过分析研究,挖掘推理出知识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串联,整理归纳出完整的思维导图。 

同时,考生复习中要增进知识的消化。复习的过程主要是建立知识的多角度联系和逻辑关系,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提取,这就需要从建立知识体系的角度着手。除了按专题梳理知识的常规形式外,学生应特别注意教材知识的重构,近年中考的一个新特点是关注了多个层面知识的形式串联。复习时,应在分析近年试题的基础上,选择相关主题进行全教材的知识体系构建。 

此外,复习中还要加强思维的转化。青岛中考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大,但不难发现诸如综合计算、实验探究、框图推断、工艺流程问题等都是近年考查热点,复习中要抓住这些热点内容,掌握分析归纳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要学会揣摩出题人设问的艺术,注意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疑难处、规律的概括难点、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角度等,注意发现带有普遍性错误的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问题;能源危机与开发新能源问题;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知识,以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所以,考生要密切关注这些方面的信息,经常与所学化学知识联系,适当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 

最后,复习中学生需要提升能力的内化。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同时也是中考化学命题的热点,除实验基本技能为必考的内容外,探究型实验题也逐渐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复习中要充分挖掘课本上的探究题材,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按假设或猜想设计验证方案的思路,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期熟悉解答要领。装置的变通性最能考验应变能力,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熟悉此类试题 “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命题方式,学会触类旁通。 

化学中考复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了解常见物质的变化,将学到的知识逐渐消化吸收,学会用知识解释、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强理性思维的构建,使综合能力外显于行,学科素养内化于心。 

李沧区初中生物教研员 孙娟 

距离八年级生物考试不足50天,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生要重视提升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近年来生物中考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如果对生物学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精准深层次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无法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在复习时不能贪求把书上的所有知识做到点滴不漏,也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抓重点、难点,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将那些最重要的概念、规律、原理整理出来进行强化,正确做到理解并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考生在复习中还要注重联系实际,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生物学与社会、科技发展、生产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这类问题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不易理解,其实解答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复习中考生应多关注实际生活,训练知识迁移能力,相信一定能够解决好这些新问题。 

同时,复习中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老师进行专题复习时一般是根据知识板块进行的,但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七、八年级的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统一的整体。复习时学生可以借助老师的引导,将分散的知识汇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构建思维导图不局限在一个章节,可以根据不同学期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构建。复习时要善于发现教材各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思维导图的整理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复习知识点时在脑中浮现思维导图记忆的逻辑。 

最后阶段如何提高成绩显得格外关键,考生可以采用专项训练的方式,精准提高成绩。考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进行专项训练,例如识图专项训练,包括模式图、流程图、坐标曲线图、概念图、生理过程图、遗传图谱等,分析图形所传递的信息并将其整合,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取有效信息并规范答题,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此外,通过解题技巧的训练也可以提高得分率。学生在考试中的丢分,有时并不是因为完全不会,而是因为审题不清或缺乏解题技巧。在平时的答题训练过程中,学生就要养成冷静答题的习惯,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答题前要谨慎审题,注意捕捉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要学会避陷阱、破定势,排除题干中无关信息的干扰,准确完整地领会出题者的意图,联系课本知识及老师平时的授课内容,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王晓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