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热点进行知识梳理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政治教研员 孙俊香
再过49天,岛城的高三学生就将迎来高考。今年高考各科命题有哪些新变化和新方向?记者采访多位岛城一线名师,为学生奉上各科高考备考宝典。
2019年高考政治学科命题最主要的考查方向还是体现在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和落实上。虽然2019年《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和要求的表述与去年完全相同,但高一高二教材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经济生活的10和11课,政治生活第6课,文化生活的9和10课,都体现了十九大最新的思想和观点。考纲看起来不变,但隐含的变化已包含其中。 《考试大纲》第五部分时事政治要考查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战略,这都体现了今年政治学科考查的变化,因此老师和学生在复习中要找准变化的点,进行新旧教材的融合。前期老师们已经带着学生做了很多工作,但越到后期越要突出这一点的重要性,对基础知识进行调整,重视对新的热点、新的学术术语的积累。
今年学生将继续面临全国卷,全国卷特别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对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立场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对试题情境素材的分析解答中,要求考生读懂试题,作出判断,并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经过探究和论证,表达观点。作答体现出学生具有的政治核心素养,学生内心对国家道路理论的认同,对热点政策的现象和本质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有很强的文字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述,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一个多月,我建议学生采用两种方法梳理知识。一是直接回到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通过自己列体系,对每个模块的主干知识进行规范准确记忆。同时将具体知识点放在每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导图中去记忆,利用体系有逻辑的记忆才是有效的。此外,还要格外关注模块内部或是模块之间知识交叉部分的记忆。二是当学生教材知识构建到一定基础时,可以结合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模块知识多维度构建。比如结合一个年度热点,从四个必修模块的四个角度进行思考,或者选择一个有倾向性的热点问题,进行某个知识模块的构建。
临近考试很多学生都希望有所突破,我一直坚持,越到考前学习安排越要有章法,不要盲目突击。首先所有考生都要重视选择题的复习,优秀学生要尽量保证全对,其他学生则要通过练习控制或减少错题数量。考前近50天的时间,建议学生对选择题进行限时训练,严格按照高考的题量和时间模拟训练,这也是帮助学生通过检验找到弱点的过程,是针对基础知识的非常有效的落实途径。对于主观题的复习,所有学生都要重视对设问的分析,找准题目对知识的限定、要分析论证的问题。建议学生借助过去所做的试题,按照模块或是时政热点或是个人弱项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整理感悟,根据个人学习水平达到不同的目标,优秀学生可以发现个人复习短板,并实现能力的突破提高和思维方法的完善;一般学生可以实现规范化,找出自己的知识漏点,做到对常规基础知识的运用规范化,实现复习成果“颗粒归仓”。此外,根据全国卷试题的考查特点,考前要关注历年高频考点,落实重点知识和新修订的知识。
后期复习做到三个聚焦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化学教研员 乔艳冰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2017年、2018年没有变化,但应该会更加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在稳定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在呈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化工成果、绿色化学思想、环保意识、学科巨大价值方面取材命题,选取真实问题情境,重点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证据识别与推理、模型构建与认知、实验操作与探究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后期复习中,学生要做到三个聚焦,即聚焦主干,关注学科重点;聚焦教材,回归知识本源;聚焦实验,夯实学科基础。
目前化学已经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各校老师都会在集体教研集备的基础上,对照考试大纲,查漏、查弱;根据高考重点、热点尤其是一轮复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设置专题、选点突破,力求在一轮复习全面撒网的基础上,二轮实现知识结构立体化,思维模型灵活化,实现技能与思维的双提升。其中贯穿模拟考试,在模拟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模之后(5月初)的三轮复习,是一个巩固保温阶段,各校会根据全市高考复习“9+1”研究小组提供的考前复习阅读材料、教材回归阅读指导、考前最后一讲微课指导三份资料,结合本校学生复习情况,回归基础,训练规范,调试心态,积极应考。最后50天的应考复习策略,还应该是积极跟上老师的节奏,随时和老师交流自己复习状态,在老师的指导建议下做必要的调整。
化学学科的题型和选择题知识点相对固定,二卷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不同能力的学生都需要在自我诊断或请老师协助诊断的基础上,针对题型明确自己在本学科的优势与短板,有针对性地调整精力投入。学优生可能需要在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能拉开档次的题型上,结合各地高考真题进行强化,真正弄懂研透,把题目包含的思维深度挖掘出来;学困生在选择题、基础实验操作原理、反应原理基本套路、工艺流程思维模型、规范作答方面结合全国卷近五年尤其是近两年高考真题,体会得分策略。力求少丢分。
三个轮次复习都是总复习过程,任何学力水平的学生,对于每一个复习的环节都不能轻言放弃。一是因为二轮开始是最容易出现“顿悟”的阶段,量变到质变往往就在于每一天的坚持中的灵光一现,如果自我设置壁垒,认为哪一部分肯定学不好了,放弃了,错失顿悟良机,非常可惜。另一方面,真正的高考题是什么样,只有到了考场上才知道,或许你觉得自己薄弱的点,今年命题比较简单,如果你早早放弃,连基础都没有打牢,再简单的题对你也是难题,也或许你很得意的模块命题角度特别新颖让你无从下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会打乱你的考试节奏。总之,开考之前的每一分钟都应该珍惜,认真复习,无问东西。至于在考场是否应该放弃难题,包括如何安排答题时间是答题技巧的问题,在这里推荐我在青岛一中调研时,老师们推荐给同学的26字答题箴言“稳做会,求全对;慎做中档题,舍弃全不会;步步去争取,一分不浪费”。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整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