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乃蝉,1951年出生,是汾阳路小学退休教师。1973年起担任体育老师兼乒乓球教练员,此后一直坚守在乒乓球教育一线,向国家、省、市专业队及部队、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乒乓球运动人才60多名。
吴乃蝉先后荣获全国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全国“幼苗杯”乒乓球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练员、青岛市劳动模范,退休后还被推选为2017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1
追溯
1973年吴乃蝉以非正式教师的身份来到了国棉八厂子弟小学任教,从此就与乒乓球结下了缘分。从在学校用着一副缺角、缺腿的球台到拥有专门的乒乓球训练馆,吴乃蝉一直坚守在乒乓球训练一线。
那个年代,环境受限,学校的面积大概只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操场那么大。乒乓球占地方小成为了最适合学生们锻炼的运动项目。校园里有几副水泥垒起来的球台,还有两副专业球台放在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房间里,这就是所谓的乒乓球室。然后,这个乒乓球室就是在土地上架着两副破旧的球台,其中一副球台已没有腿了,靠着垫在桌面下的砖头来维持使用。吴乃蝉回忆说,这两副球台从1961年就在使用,一直用到上世纪80年代。最后,球台的90°角已经磨成了45°角,台面已经变成了白色,露出了木头。
1978年,吴乃蝉的球队首次夺得了一项青岛市少儿乒乓赛冠军,这一成绩建立了他对乒乓球训练的信心,对乒乓球也更加地执着。同样,这样的成绩也让学校领导对乒乓球训练重视了起来。1980年学校搬迁至新校舍,建立了专门的乒乓球训练教室,将近80个平方米能够放4副球台,地面也是水泥的了。新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参加乒乓球训练的学生也多了起来。教室用了一年以后,水泥地面变得很滑,用吴乃蝉的话说,水泥地变得和镜子一样。为了能保证训练,学生家长拿来凿子在地面凿出一个个的坑,来增加地面摩擦力。而这只能解决一时,到了天冷的时候地面更滑了,实在没有办法,学生们脱了鞋穿着袜子打球。
后来训练教室的玻璃都破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安装新的玻璃,训练教室成了四处漏风的房间。到了冬天西北风一直吹,吴乃蝉一拿球球就粘在手上了,根本无法正常发球。夏天房顶漏雨,家长就找来很多塑料布搭在房顶上,防止雨水落进教室。
见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汾阳路小学和国棉八厂子弟小学合并成为了现在的汾阳路小学,学校对乒乓球愈发重视,建起了乒乓球训练馆。现在的乒乓球训练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地面是地板的,球馆里有16副球台,也有专门的教练员。球台也是每隔几年都会更新,市体育局每年还会为学校提供5、6万个乒乓球供学生们训练。现在乒乓球课已经成为了汾阳路小学的校本课程,有专门的教材,汾阳路小学的每个学生都要学习乒乓球,让每个学生都会打乒乓球。
大家所熟知的国家乒乓球队员陈梦就是从汾阳路小学走出去的,从汾阳路小学走进国家队的队员就有3名。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汾阳路小学乒乓球队先后在全国、省、市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428枚、银牌490枚、铜牌672枚。近两年,在全国大型比赛中有10余名同学获得冠军。记者 王墨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