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本报讯 小升初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2018年,市北区迈出坚实步伐,青岛三十四中挂牌市北区实验初级中学,并率先推进“五一三”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首批面向学区内公办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招生,成立学制改革实验班。在这一项目下,初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师资、课程、心理等一系列的衔接。
“五一三”学制改革实验项目,是市北区在学生初小衔接方面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的一次创新举措,市北区实验初中自2018年起面向市北区第三学区公办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招生,成立四个学制改革实验班,每班40人,共计160人。被招收学生自六年级起进入初中学校学习,实行“五年小学学习、一年初中预科学习(初小衔接学习)、三年初中学习”的学习模式。
今年12岁的张诗琪本应在公办学校读六年级,喜欢科技创新的她现在在市北区实验初中五一三学部中“如鱼得水”。她说:“3D打印、机器人、STEAM未来之城……每周两节的科技创新课程让我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制作石器时代和城邦文明的建筑,我们也会研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字,一个项目的学习中,可以习得历史、绘画、文学、物理、建筑等多方面知识。” 每学期,“五一三”学部有两个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的两周,“五一三”学部学生与老师们走出青岛,去济南、曲阜、聊城研学,进行体验式学习,完成课题研究。在期末考试后的两周,他们走进海大、实验高中等岛城高校和高中,开阔视野。
这一项目下的衔接,不单单是知识上的初小衔接,更涵盖了师资、课程、心理等一系列衔接,市北区实验初中副校长陈庆祥说:“前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师资储备,让部分教师提前在小学五六年级介入,加上他们有初中教学经验,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贯通,进行了师能提升。在课程上,我们也并不是提前上课,更不是强化训练等应试方式,而是整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通过整合、删减、增加、技术辅助原有课程,探索改编更适合孩子的新衔接课程;同时还在改革试验班中开展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导师制等配套辅助。”
与提前学新知识相比,激发兴趣、培养想象空间与问题意识,对孩子的初小衔接更为重要。市北区实验初中“五一三”学部的课程构架旨在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习兴趣,发展个人特长,每周两节的科技课和每周四节的体育课实行全面走班“6+6”课程。“衔接课程以兴趣引导为主要目的。比如六年级是不开设历史和思想品德课的,而在预科班,这两门课程合并为‘社会’,使用由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线索组成的教材。地理和生物是科学课中的一部分,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学科的相关知识。”
据悉,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均衡和初小衔接方面,市北区除了推行“五一三”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还做出了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等多种不同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