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专业认知实践基地已建成31个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2017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新高考改革,高校招生将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为适应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新要求,探索普通高中与高校联合育人模式,加强普通高中学生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7年6月,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与在青高校合作建立专业认知实践基地的意见》。如今,我市高等教育专业认知实践基地已累计建成31个。

2020年要建成50个基地,各区市高中都有一个

新高考改革实施重心的聚焦在普通高中,但真正能引领和“指挥”高中教育的,是高校对新高考的适应情况和前进步伐。在青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已超过50所,作为山东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地,青岛的普通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青岛的普通高中如何把“优质生源”顺利输送到高校?学生该选择哪些专业就读?高校又将如何选择、培养优质生源?

2017年6月,青岛市教育局就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和在青高校联合育人工作提出明确意见,要求依托高校建立一批高等教育专业认知实践基地,纳入“社会课堂”管理,向全市普通高中开放,至2020年要建成50个基地,现已累计建成31个。借此,大学教授有机会走进高中课堂,了解中学教育,中学生也可以走进大学实验室,感受大学科研,对大学专业有感性认知。

青岛二中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结对、青岛三十九中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结对、青岛九中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结对、青岛实验高中与青岛大学商学院结对、即墨一中与山东大学结对……记者在青岛市普通高中与在青高校合作建立专业认知实践基地结对单位名单中发现,城阳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均有高中上榜。大学榜单则涵盖了在青8所大学,涉及到物理科学、社会工作、化学、地质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机械工程等。

高校与高中联合育人,打破双方教育间的鸿沟

高等教育专业认知实践基地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更好地认知自我、认知专业、认知大学、认知未来,让学生有更宽广的视野、认识更多不可知之地、有更多的选择、有更多成功人生的可能。青岛九中副校长张小青说:“以前只是高校老师到学校来开讲座、指导学生,如今我们的孩子也有机会提前走进高校,走进实验室,不仅接受专业的知识,还能切身感受实验室科学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

曾有人把当前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系,比喻成两个圆,两者相切却又不相交。高校与高中联合育人打破了这一横亘在大学与中学教育的鸿沟。青岛三十九中“海洋班”的成果便是高校与高中联合优势的生动写照。“海洋班”由海大专家和本校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制”,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不少“海洋班”学生在经过3年系统学习之后,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还手握多项科研、竞赛证书,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备受青睐。

青岛实验高中的专业认知实践基地为青岛大学商学院,前期的几场讲座下来便让高中生们走出了常见的经济误区、提升了财商意识。“今年,学校还将与高校联合打造国学联盟,国学联盟紧扣学校‘新人文教育’的发展特色。”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告诉记者,高中与高校联合育人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还应思考如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