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二十八届“可口可乐-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颁奖现场。
近年来,市体育局厚植青少年体育根基,促进体教结合,以发展特色足球为引领,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强化体育课外锻炼,让学生都能“动起来”、有“一技之长”,使学校体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强健学生体魄和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创新制度,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青岛市针对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创新制度为抓手,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两部门根据国家、省级出台的相关政策,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积极协调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青岛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多角度、全方位对我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外,市体育局、教育局以考核促落实,联合制定下发了《青岛市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价办法》,两部门首次按照《评价办法》对全市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联合督导检查,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调动各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以校园足球为抓手,摆出成功“阵型”
多年来,青岛以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着力构建教育主导推进、体育专业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资源支持的发展新格局,成立了青岛市国家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青岛市校园足球协会。目前,青岛市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已达302所,占学校总数的1/3,其中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2所,数量居计划单列市之首,中小学经常参加各类足球活动人数已达20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20%。
我市还着力构建现代足球教育教学体系,落实“快乐足球”课程。出台了青少年校园足球课程标准,规范校园足球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足球技能考核标准,目前足球特色学校每学期安排20学时足球课程,其他学校10学时足球课程,小学和初中开设足球校本课程,高中开设足球专项课程。
为补充相对缺乏的足球专项师资力量,我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职业俱乐部、青训机构教练和高校志愿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创建足球俱乐部与学校“体教结合”模式。并聘请职业俱乐部教练员、优秀退役运动员和足球名宿进校园,开展足球支教,培训足球教师。
以竞赛为杠杆,校园体育活动日渐丰富
据悉,我市基本实现了青少年竞赛全覆盖。每年市教育、体育两部门联合组织举办青岛市中小学生体育十项联赛,在80个小项的比赛中,参赛代表队达900余支、参赛运动员13000余名。各区市也采取不同形式,举办区市运动会和区市级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同时积极吸引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学校体育工作,体育俱乐部联赛日趋丰富,成为青少年赛事的重要补充。
推广普及中小学生游泳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等活动,推进实施帆船、足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进校园活动……在市体育局的推动下,我市校园里生根发芽成巍然发展之势的体育运动不仅有足球,还有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我市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目前,全市拥有60余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100余所市级体育传统学校以及数百所体育特色学校。
2016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对社区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在非工作日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全市已有近50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为青少年体育健身需求提供场地保障,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郭菁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