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郑文斌 通讯员 韩洪烁 任 波
让新兴产业“鲜花盛开”,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山东科技大学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学科优势推动新老产业共同发力,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路径,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群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矿业工程等5个省一流学科、阿里云大数据学院、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机器人研发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成为产学研项目“蝶变”场所。
“智慧矿山”用信息技术解决采矿老难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山科大把信息技术率先运用到煤矿开采上,开发了“智慧矿山”系统。“基于‘互联网+’和现代矿山物联网技术,我们的研究成果已全面实现矿井通风系统自动化和无人化。”多年深耕矿山的团队领军人才卢新明教授告诉记者,“智慧矿山”解决了采矿生产模拟与控制、灾害预警与安全保障等众多国际难题,首次使智慧矿山在国内成为了现实,科研成果已经在山东能源、兖矿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400多个矿山企业进行了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卢新明说,这项技术经过二次开发,可在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域广泛运用。
新一代储能电池引领新能源产业革命性突破
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技术已成为山科大内涵式发展的新动能。2017年3月,山科大与青岛市共建铝离子电池研发中心,瞄准新一代储能电池,斥巨资引进“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君介绍,“这个电池具有材质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充电速度快、使用周期长、耐低温等特点,能有效解决锂离子电池高成本和铅酸电池重污染等缺陷,可广泛应用在分布式储能、电网储能、电动运输工具等领域。”
“目前小型铝离子电池已通过实验测试,不久将实现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或引发新能源产业革命性突破,引领山东省和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团队科研人员林孟昌教授说。
一批优势技术集聚服务青岛发展
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建设12个工程研究中心、获批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国内首例动物机器人、国际首例机器人鸟,引进机器人“大咖”钟麦英、姚燕安等高端人才……如今,人才、技术在山科大的集聚态势初显,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项目合作纷至沓来。徐岩教授参与研发的“暖男”“大师”系列洗衣机获德国iF设计金奖;40余名院士专家在山科大集聚研讨新材料科技;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最后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山科大;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治获重大突破;学校太赫兹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光电平衡探测器,可用于水质分析和大气监控;与海信集团牵手建立冰洗研究所,参与“暖男”洗烘一体机和“大师”三筒洗衣机设计研发……山科大还吹响了向海洋经济进军的号角,学校将成立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对接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
“一方面,努力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让新兴产业‘鲜花盛开’;另一方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迸发活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山科大党委书记罗公利说,未来,山科大将深植齐鲁大地,在服务山东和青岛新旧动能转换中迈出铿锵步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