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金融改革开放40年·银行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青岛银行业在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青岛市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型银行发展历程

1979年2月,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1980年4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成立,主要职能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和发展农村金融事业。1984年8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改名为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同年10月1日对外挂牌。

1980年2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指出,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决定设立中国银行青岛分行(并挂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分局的牌子),为正厅级单位,其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报其总行审批。

1984年10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时辖市区办事处6处、县支行6处、分理处和储蓄所131处,干部职工2954人,承担原由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城镇储蓄和结算业务,并于1986年升格成为计划单列市分行。

1954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青岛市支行正式成立,接办原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的全部业务,隶属于青岛市财政局,履行部分财政职能,监督基本建设资金合理使用。

1987年9月28日,经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同意筹建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89年8月12日正式开业。

1994~2002年 时代关键词:商业化改革

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青岛辖区内各大型银行纷纷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总行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工作。

2003年至今 时代关键词:股份制改造

2002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时择机上市,并于2003年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领导工作。历经中央汇金注资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现代公司治理体系改革,逐步达到整体上市的条件。

伴随交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先后登陆资本市场,此次股份制改革圆满收官。

股改期间,青岛市大型银行适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战略,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和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进行机构整合,优化机构网点布局,撤并低产、低效网点;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确立了区域内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

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

1.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

2001年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以《关于国家开发银行设立青岛代表处的批复》同意设立国家开发银行青岛代表处。根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批复文件,12月28日,国家开发银行青岛代表处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4月13日,银监会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国家开发银行筹建青岛分行的批复》同意了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的筹建申请。2006年10月15日,青岛分行正式挂牌成立。

2.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

1998年9月8日,中国进出口银行青岛代表处正式成立,驻地青岛市,服务范围山东省,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总行办理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信用评级、贷款分类、调查研究等工作。

2004年6月,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原代表处正式升格为青岛分行,驻地及服务区域不变。

2013年12月,经监管部门及总行批准,青岛分行正式更名为山东省分行,支持、服务山东省外经贸及开放型经济发展职能更加明确。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岛市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于1996年9月26日下发《关于设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的批复》和实施方案,本着“精简、高效和有利于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原则,农发行增设省级分行营业部、地(市)分行和县支行,业务由代理转为自营。1996年12月18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岛市分行正式成立。

股份制银行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银行业,国家专业银行占据着市场的垄断地位,若想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既有格局,转变国有专业银行为商业银行,改革难度很大。为此,中国银行业改革采取了先体制外突破再整体推进的发展策略,即组建和发展一批新型的、小规模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为我国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使其成为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原始动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此应运而生。

1991~1999年 时代关键词:探索初创

1991年,对于青岛的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来说,发生了一件颇具分量的大事。在这一年,百年商埠青岛迎来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中信实业银行青岛分行。8月14日,中信实业银行总行下发《关于建立中信实业银行青岛分行的通知》,确定将设立中信实业银行青岛分行,属于一级分行。12月18日,中信实业银行青岛分行在当年的青岛金融街——市南区中山路82号正式对外营业。

1994年11月28日,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在兰山路1号开业,成为第二家进驻青岛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999年,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接收原中国投资银行青岛支行。自此,原中国投资银行多家分理处变更为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旗下分理处。

1998年4月8日,华夏银行青岛支行开门试营业,并于5月9日正式开业。自此,共有3家股份制银行在青展业。

2000~2007年 时代关键词:稳步扩张

2000年5月18日,招商银行落户青岛,在此后的7余年间,深圳发展银行青岛分行(2002年5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青岛分行(2003年3月)、恒丰银行青岛分行(2004年6月)、中国民生银行青岛分行(2006年3月)、兴业银行青岛分行(2007年9月)陆续开业,青岛地区股份制银行分行数量达到9家,成为推动青岛市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0年10月18日,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举行乔迁庆典仪式,办公大楼搬迁至香港西路67号。2002年,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构建“阳光理财广场”模式及经营理念,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引领了当地金融服务的潮流。

2008年至今 时代关键词:转型创新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因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陆续进入青岛,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感觉到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经营环境使得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考虑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只有彻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融入青岛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才能构建出自己的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优势,树立起在青岛金融版图上的话语权。

城市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1995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在撤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在35个大中城市分期分批组建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的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同时,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将城市合作银行的组建范围扩大到35个大中城市以外的地级城市。

1994年12月,青岛市政府颁发《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我市城市合作银行筹建领导小组的通知》,决定成立青岛城市合作银行筹建领导小组,正式启动青岛市城市信用社改革进程。

199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复组建的青岛城市合作银行。1996年11月,青岛市区原21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青岛城市合作银行,注册资本金为2.47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总行级法人银行。

1998年5月,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批复青岛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青岛市商业银行。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批复青岛市商业银行更名为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城市合作银行经过多轮增资扩股,分别引入海尔、青岛国信作为主要股东,引入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洛希尔金融集团控股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2008年8月3日,该行济南分行开业,跨区域发展战略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自2010年起,该行制定了以“达到上市银行的规范和标准”为核心的战略发展规划,以上市银行的标准实施全面再造,在公司治理、风险管控、IT建设等各领域持续改革提升,经营管理由传统城商行向股份制银行转变。

2015年12月,青岛银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2015年首单中资银行股IPO。

异地城商行分行在我市也收获了快速发展。2008年12月,日照银行青岛分行获银监会批复筹建,并于2009年3月获批开业,成为首家入驻青岛的异地城商行。随后,2010年1月、8月、9月,潍坊银行青岛分行、齐鲁银行青岛分行、威海市商业银行青岛分行分别开业。由此,异地城商行落户青岛进入快速增长期。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

1979~1996年 时代关键词:探索中回归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对信用社的归属、机构设置作了明确的规定,青岛农村信用社由此进入农行代管时代。1984年8月,国务院将农行提交的《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批转各地执行,明确了农信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改革方向,标志着信用社以恢复“三性”为主的改革开始。本轮改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当属县级联社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信用社走向完全自主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1994年3月,根据农总行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批示精神,青岛市五市二区的农行营业所与信用社开始分开办公,同时组建了五市二区的农村信用社联社机构。1994年9月,青岛市因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7家联社拆分为8家:开发区联社、即墨市联社、胶州市联社、胶南市联社、平度市联社、莱西市联社、高科园联社和城阳区联社。

随着农村信用社实力的不断增强,关于行社脱钩的呼声日益高涨。1996年8月,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发布《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宣告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1996年10月,全市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青岛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起对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1997~2011年时代关键词:步入正轨

1997年2月,全国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规范合作制、加强自主管理、组建自律组织、创新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新的概念成为改革关键词。至此,青岛市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体制实现了三级向二级的转变。同年,青岛市农村信用合作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这是青岛市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召开的第一次农村信用合作系统工作会议。

2000年6月,青岛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简称“青岛市联社”)成立,开始正式对青岛市五市三区联社和基层农村信用社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四大职能。

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2004年3月4日,首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青岛市8家农信联社通过不良资产置换取得中央专项票据6.1亿元。2004年6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联社”)正式成立。

2012年至今 时代关键词:改制重生

2011年,顺应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的新趋势,青岛市农村信用社启动了统一法人改革。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青岛市农村信用社筹建青岛农商银行。

2012年6月,青岛农商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金50亿元,拥有员工5000余名,下辖网点330余个。与原青岛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相比,青岛农商银行由市、县二级法人管理体制变为统一法人,法人机构数量从原来的9家变为1家,实行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2014年初,青岛农商银行提出了“根植青岛,拓展山东,辐射华东六省,探索混业经营,打造与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旗舰集团”的战略目标,全面构建多牌照综合经营体系。当年5月正式向银监会递交了设立村镇银行的请示,并  于2015年1月获得银监会正式批复。

村镇银行的设立与发展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印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对村镇银行的机构设置、股权股东资格、公司治理、经营管理以及监督检查均作了相应规定,标志着村镇银行的设立、管理和监督真正实现制度化。

2007年10月,村镇银行试点扩大到31个省份。在此背景下,青岛辖区村镇银行进入迅速发展时期。2008年11月,北京农商银行发起设立青岛即墨北农商村镇银行(之后改名为青岛即墨惠民村镇银行),成为山东省第一家村镇银行。

外资银行在青发展历程

1985至1995年,是驻青外资银行发展的萌芽期。1985年11月,日本山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来青设立首家外国银行办事处,标志着外资银行正式入驻青岛。

1993年2月,汇丰银行青岛代表处及山口银行青岛代表处相继升格为分行。

1994年的11月18日,作为当时山东省唯一一家拥有外币现钞进出口业务牌照的外资银行——香港宝生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前身)在青岛开设分行。

1996年6月,中韩两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韩国第一银行共同出资组建青岛国际银行(韩亚银行青岛分行前身),注册资本3600万美元,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2003年10月30日,韩国韩亚银行与韩国第一银行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并同时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了新的合资合同。股权转让后,韩亚银行出资占比72.31%。

2003年7月,韩国政策性银行之一的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为支援韩国中小企业发展,在韩国计划财政部的支持下,来青岛设立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青岛分行。相隔两年之后,2005年10月,韩国新韩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正式对外营业。

2003年7月,汇丰银行青岛分行获准经营外商投资企业、外籍个人人民币业务权限以及非外商投资企业的部分人民币业务权限,成为青岛市第一家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

继2008年日本三大银行之一的瑞穗银行中国法人来青开设分行后,2011年,日本最大的银行三菱东京UFJ银行中国法人亦来青设立机构。同年,华侨银行青岛分行开业,成为首家入驻青岛的新加坡银行。

摘自《青岛改革开放实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