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第三十一中学校长原红: “家”文化让学校成为精神家园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所校情一样的学校,所以要精准发力。”历任平度崔家集镇张家坊中学校长、平度南村中学校长,如今已是青岛第三十一中学校长的原红告诉记者,三十一中的发力点便是立足“家”文化,实施“合乐”教育,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事业乐园和成长伊甸园。

塑造“家”之形

三十一中的校园处处彰显着“家”文化。主厅揭示了“家文化”的三重含义:家—国—天下,分别由“根植传统”、“立足中国”和“放眼世界”三部分文化墙构成。原红说,学校践行“家”文化,就是基于中国传统、学校历史和学生培养,用“家”的情愫连接个人、家庭、国家和世界,培养有道德魂、中国心、创造性、领导力的未来人才。

人无德不立。三十一中落实德育教育“四化”,即生活化、习惯化、具体化和课程化。学校成立学生成长中心,抓好学生自治,实行班务承包,让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成长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以活动为支点,改变学生精神面貌和生命气质,培养内驱力,全面提升学生领导力、思辨力、创造力和学习力;通过举办“合唱比赛”、“大课间展示”、 “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课本剧表演比赛等大型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向心力、凝聚力;通过举办校园吉尼斯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生活激情,培养其自信心,形成健全人格,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塑造其灵魂”的学生发展目标。

锻造“家”之魂

教师是学校的源头活水,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质量。原红告诉记者,学校通过加强“教—科—研—训”的力度,锻造优质的教师队伍。教研组在区内寻标对标,结盟兄弟学校优秀教研组;外聘学科顾问,助力提升学科教学水准,锻造“头雁”教师,坚决消除薄弱教师。教工例会则变为教师校本培训主阵地,采取主题式的专题研讨式培训,本学期全校研究性课题为“(如何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你”。

班级组教学实行“导师制”,由班主任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分包给所有任课教师。原红说:“期中期末考试后必须召开班级教导会,共商班级发展大计,采取得力措施,促进每个孩子不断进步。实施积分制管理、分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弘毅国文学习,彻底扭转学生被动学习局面。”

丰富“家”之味

“家长素质决定着家庭教育是否科学有效,也决定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是否能实现1+1>2的效果。”原红告诉记者,学校把家长视为家人,在开通多种家校联系渠道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家长培训工作。三十一中引进台湾家庭生活教育基地落户,采取校内举办“家长学校”和校外创办“社区学校”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教育,提升家长个人素养、家庭教育素养和科学育子素养。

“家长培训实施‘家长学员制’,‘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夫妻如何相处’……培训中教授诸如此类的系统化课程而非碎片式的讲解,定期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进校为家长答疑,并提倡爸爸到校。”原红告诉记者,家长培训让家校教育观念和方法趋于和谐统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民主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就更加亲密了。看似迂回的方法,实则培育了教育的沃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