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首创的创新举措,我市昨日正式出台了《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以具体行动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面临着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学校肩负着学生走上社会前“最后一公里”的教育重任,责任重大。多年来,青岛电子学校一直不仅仅满足于提升学生就业的技能需求和升入本专科院校的成绩需求,而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创办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中职教育,行进在探索、推进、突破的路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构建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
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技能为基础、以服务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综合”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初次就业的“当下”的技能需要,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体现。学校在教育机制、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力图让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
为此,学校开创性地提出了“1+1+1”人才培养模式,即让每位学生具备1项专业技能、1项文体特长、1项兴趣爱好,优化育人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在技能培养方面,学校打造3个市级骨干专业和2个省级品牌专业,每个专业开发建设技能核心课程。每学期集中两次进行学生技能抽测,检测学生的技能发展水平。发展1项特长,以“蓝色之韵”社团集群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承载学生个性特长、突出专业特色的社团46个,涵盖了专业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化类等,成为青岛职教德育社团工作的典范。培养1项兴趣,学校把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开展“三创”教育有机结合,成立了“互联网+众创空间”主题创客中心,下设3D工作坊、多媒体创客服务中心、演示文稿创意制作中心、计算机及网络维护中心、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梦想孵化基地、航拍器服务中心、光伏发电创客中心等九个创客分中心,并通过成立“青春小E”学生工作室、开展职教义工进社区等活动,创设“创客”实践机会。
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青岛电子学校紧紧围绕核心素养,不断创新举措,为学生提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平台。一方面提倡志愿服务强调“责任担当”。在青岛电子学校,从事专业志愿服务既是“选修课”,又是“必修课”。 《学生成长手册》中从三个方面记录了学生专业社团志愿服务的情况:一是将志愿服务纳入每学年学生思想品行操行评价指标;二是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每学年自主性拓展评价指标,;三是将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纳入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记录。
另一方面铺路搭台,学校支持学生“实践创新”。近年来,电子学校着眼于学生切实需要,将“三创”教育放到更广阔的平台上,为学校服务社会搭建平台,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学校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活动。2016年5月8日-13日在全国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学校开放校园,举行创新成果展和职业体验,参加体验和参观的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约600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学生跨界融合,培养“科学精神”。学校创客中心积极深入探索有机融合,实现跨专业跨平台的创客教育工作。
培养合格学生为终身发展奠基
在近30年的探索中,学校始终对职教工
作满怀激情,坚守黄炎培先生倡导的“谋个性
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
会之准备”“为增进国家及世界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理念,不追求办学的短期效益,更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人为本进行战略布局,以人为本改革办学机制,以人为本创新育人模式,以人为本开展创新教育…… 所有的努力,换来了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德技双馨的毕业生,换来了学校的可持续、正能量的发展。
新时代,青岛电子学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学生中心观、全面成才观,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才艺广泛、崇尚劳动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不断更新完善育人体系,为每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行动换来成果,可喜的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立业立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使教师们尝到了甜头,学生的成长,家庭的幸福、社会的认可,也使教师们充分体验到了职教人的光荣。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学生们在健美操比赛中获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