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太平路小学校长刘晓娟: 精致教育,让每个孩子生动发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81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曾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刘晓娟经常与老师和家长们分享这个故事,对于办学,她认为急功近利是不行的,要以生为本,做到点滴尽致,为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去年调任太平路小学以来,刘晓娟带领老师们确定了精致教育、生动发展、幸福成长的办学思路,一些效果逐渐显现。

精致教育,魅力在细节中绽放

“精致是一种态度,精致教育包括精致的课程、精致的管理,做精致的事、办精致的学校、育精致的人。”刘晓娟说。

其实,精致教育的提出与校园面积的小巧不无关系。就以课间活动为例,刘晓娟刚到学校时便发现,一到课间,孩子们的吵闹声几乎把屋顶掀翻。原来,操场如同一块“飞地”,远离教学区,学生在课间来不及去那里活动,而教学楼前后的空地就成了学生“扎堆”活动的空间,不仅活动效果不佳,还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对此,学校几经论证,拿出了“错时课间”的解决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课间细化安排,让课间活动更加安全有序。这就是精致管理的一种体现。

很多时候,教育的魅力是在一些细节中绽放的。有一次,刘晓娟发现走廊地板上有一些用餐后留下的油污。对此,她带领老师们开发了“食育”系列课程,将文明就餐、卫生保持、民族饮食、营养搭配、服务精神等内容融入其中,午饭时间一改往日的嘈杂,变成了良好的教育时机。

生动发展,让成长充满活力

教育要生长在学生的心里,学校课程一定是最重要的滋养。学校构建了太平“生·动课程”体系。“生凸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动从内容到形式上强调生命发展的本质特征。”刘晓娟阐释。学校一方面大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进行精准目标研究、“我的学生是这样的”研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同时开展基于STEM的跨学科整合研究,促进孩子多元智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开发了丰富的拓展必修课程,包括足球和奥赛课程等;还有拓展选修课程,包括走班课程、社团课程等,让孩子广泛涉猎,为未来创设更多可能。学校还创设了五个校本节日——读书节、体育节、海洋科技节、艺术节、电影节,带动全员深度参与和体验,每个人都收获个性化成长。

刘晓娟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要尊重和激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创设生动高效的课堂,创建生动精致的课程,创造生动多彩的活动,让孩子的成长充满活力、富有个性。”

幸福成长,激发孩子内生动力

关于孩子的幸福成长,那一定不是揠苗助长的,而是内生的、自主的。

以作业为例,写作业、陪写作业是让许多孩子和家长感到头疼的过程。刘晓娟告诉记者,学校正在不断加强作业研究,探索将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变为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过程。研究表明,高中以上的孩子由于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的作业完成量与成绩呈现正相关;而学段越低,孩子的作业完成量与成绩越缺乏相关性,因为很多孩子是为了“交差”而写。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通过创设符合孩子兴趣的任务情境,激励孩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学习快乐。

“我们就是要把精致、生动、幸福落实在孩子每一天上学、每一节课堂、每一项活动中,点点滴滴、扎扎实实,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刘晓娟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