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过多干预VS老师甩锅责任
新学期开学首月,两则新闻火爆朋友圈。一则是北京一校长公开发文怒怼家长“老师不是随便换的”;另一则是江西樟树市教育局发文让家长参与中小学生“阳光排位”,以保证座位安排的“公平”。这两则新闻引发了社会对于“家长权利入侵学校”的讨论。
记者调查发现,在岛城中小学中,家长对老师人事安排、学生调位等情
况同样关注。家长的权利
边界,到底应该划在何处?
班主任要结婚家长联名要求换老师
教师节过后,北外附校部分家长要求校方更换某位老师,同时指定另一老师执教该班,为此,校长林卫民在朋友圈发表了一篇名为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捍卫教师应有的尊严》的短文,公开回应家长要求。文中,林卫民明确表示 “学校不能仅凭某些家长的观点、意见,就随意调整教师。 ”“学校如果仅凭‘某点、某些’不满意立即临时调整教师,整个学校的秩序就会大乱,最后伤害的还是学生的发展。”该文一出,岛城众多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纷纷转发。
“每次任课老师的调整,一定会有家长有意见,作为学校我们也很无奈。”岛城一小学校长向记者抱怨,她就曾遭遇过家长们联名上门“谈判”,要求学校更换班主任的情况,而更换的理由听上去匪夷所思——有家长打听到这个老师婚期将近。在家长们的想象中,班主任结婚后很快会生子,生子后会休产假,产假期间就会有老师临时顶岗,结束产假后心思也会分散,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将会不利。听到家长们的说法,这名校长觉得很无奈:“家长质问学校,这个老师很快要结婚了,对于这一点,为什么没有提前告知他们。老师也是人,难道学校要阻止老师结婚? ”另一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我们有个英语老师特别优秀,原来三个班抢她,后来听说她暑假怀孕了,家长又纷纷表示不能给自己班安排这个老师。 ”为了让学校更改人事任命方案,有的家长甚至会采用打市长热线、集体谈判等办法,逼学校就范。
蔬菜和大米要有机家长关注的越来越多
“三种老师绝对不能要,失恋的不能要,离婚的不能要,早更的不能要,当然,生二胎更不能要。”家长赵女士向记者坦言,自己对执教老师的选择无可厚非,因为在这几种情况下,老师的状态无疑会影响整个班级和每个孩子的发展,所以她不能容忍这样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记者采访多名家长发现,除了教师人事安排,班主任日常管理、新学期班级排位、学校社会实践安排、各项学生评比、食堂安全事项甚至学校校舍安排,都会成为家长与校方角力的“战场”。
“之前我们组织家长们考察学校食堂和午餐,家委会中就有家长提出,食堂的蔬菜和大米不是有机的,希望可以替换成有机的,对孩子们更健康。课间加餐的面包和饼干也是统一采购的,担心有防腐剂,希望厨师可以每日制作。”一民办学校老师向记者透露,就是因为家长们的要求,学校专门采购了大批的糕点模具,每天换着花样做面点,以平息家长们的投诉。在另一所初中学校,家长们对学生餐具消毒问题产生了分歧,部分家长希望学校可以统一提供筷子和勺子,每天与餐盘一起统一消毒;另一部分家长则表示,自己孩子有洁癖,不愿意跟其他学生混用餐具,希望使用自己专门采购的餐具。一个小小的筷子、勺子问题,因为家长意见不统一,让学校迟迟难以下决策。
老师疲于应对“个别家长”
“家长对于学校的上心,很多时候局限在自己孩子个体层面上,没有理智处理和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这样对孩子成长、对学校发展都非常不利。 ”一名岛城名校长告诉记者,老师的精力应该放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上,家长的意见应该考虑,但在一些学校,老师三到四成的精力花在应对家长上,严重干扰老师的教学和管理。
以每学年最重要的人事安排为例,“学校需要统筹考虑学生利益、班级延续性、教师专业发展、班子整体配比,这样出来的最后方案,一定是对学生对老师对级部搭配相对合理的最佳方案,但对单个班级和单个学生来说,肯定做不到绝对公平科学。”该校长表示,以家长们最欢迎的年级组长、市教学能手为例,每个年级每个学科名师就那么几个,无论分配给哪个班级,总会有其他班家长有意见。 “一个班数学老师相对年轻,但语文和英语就会强一些;另一班数学老师是名师,英语可能会安排经验略微欠缺的老师。但家长不会考虑到这些,他们只会想,语文英语老师挺好,为啥数学老师不是年级组长,一定有问题。 ”
老师“大撒把”还靠家长上
“现在老师除了讲课啥都不管,什么都需要我们家长来弄。有些事我们不管吧,老师有意见;我们说多了,老师还有意见。那你说要我们家长怎么办? ”李女士的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学校老师对班级家委会的要求,让她一肚子意见。开学前家长群里老师要求家长到学校帮着搬办公室,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家长进教室打扫卫生,所有的收费全部由家委会负责……李女士想不明白,这些本来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工作,怎么全都成了家长们的活儿。
记者了解到,在岛城小学低年级中,家长进校代替孩子打扫卫生几乎成为常态,而在各校各节点活动中,家长起到的作用也正在逐步取代教师的主体地位。“权利与责任是对应的,学校不愿意承担,乐于把收钱、组织春游这样的事项交给家长,那就不要怪家长们越权。 ”有家长分析说,随着各校越来越重视家委会的监督、参与、组织等作用,家长与学校的权利必然会出现重叠,在权利重叠区谁说了算,可能会引发矛盾。
划定大原则厘清各方权利
二中家委会换届,校长孙先亮为家委会主任、委员发聘书。
家长参与学校事务到底该到何种
程度?学校家长权利重叠时校长如何抉
择?带着这些棘手问题,记者也咨询了岛城教育专家、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遵循‘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在参与学校事务方面,我和二中家长达成了原则,即建议不非议、支持不挟持、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有了明确的大原则,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内容、方式、程度得以厘清。 ”孙先亮介绍,在这一大原则下,家长可以为学校提供资源、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但不能干预学校专业发展设计、不能左右学校重大决策。 “教育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家长参与其中,可以为学校卓越策略策划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青岛二中为例,学校家委会下设的安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等6个委员会,为丰富课程资源、提供升学信息、开拓课外实践、协助学校管理等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谈到北外附校遭遇的 “任命老师家长阻拦”难题,孙先亮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老师的行业专业素养,同样需要家长们的尊重和珍视。当家长对老师任命有异议时,学校需要客观分析家长的意见。 ”在孙先亮看来,家长否定老师,本质上是学生对于老师不满的呈现,当多位家长同时对一位老师表示不满,实际上意味着孩子们对这位老师的不认可。 “孩子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当多数的家长有意见时,学校就需要考虑,是否这位老师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存在欠缺。 ”在他眼中,客观分析每一种意见,既保护老师的尊严,又不扼杀掉每一次老师更新自己反思自己的机会,用更加信服的方式让家长满意,才是考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关键。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王晓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