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孩子上大班 家长的幼小衔接培训得跟上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设学前班、幼小衔接班以及其他形式的以学龄前儿童为培训对象的半日制或全日制培训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进入学校和幼儿园,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在学校和幼儿园大门口散发宣传广告 ;幼儿升入大班后,幼儿园要立即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出台了《青岛市学前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摸清幼儿园 、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底数,治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行业乱象 ,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提前教授学龄前儿童小学课程内容的突出问题,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机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课程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都不能“小学化”

坚持幼儿为本,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违规办园行为。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幼儿园不得布置幼儿完成小学课程内容家庭作业,不得组织小学课程内容的有关考试测验。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坚决纠正幼儿园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 、记忆 、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重点整治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教育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 、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问题。各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每班的活动区域(区角)不少于5个,玩教具和图书配备达到省定办园标准。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限于2019年3月前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2019年6月前调整其工作岗位、不得从事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解决部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的问题。

开展学龄前儿童培训业务得经教育部门批准

要着力净化外部环境,坚决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培训活动。坚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非法办学。校外培训机构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并登记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才能开展培训。未经教育部门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家教、咨询、文化传播、公益课堂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培训业务。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举办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使用学校和幼儿园场地开展培训活动。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设半日制或全日制幼小衔接班

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办学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龄前儿童培训的内容、班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设学前班、幼小衔接班以及其他形式的以学龄前儿童为培训对象的半日制或全日制培训班。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课程为内容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活动。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时间相冲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宣传活动。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进入学校和幼儿园,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在学校和幼儿园大门口散发宣传广告。严厉查处校外培训机构非法广告宣传活动。

要对幼儿入学前参加校外培训情况进行普查登记

各区市要集中组织幼儿园、小学、培训机构,对照专项治理标准自行查摆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边自查边整改。幼儿园要对在园幼儿、小学对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参加校外培训的情况进行普查登记,为专项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重点加强对小学“非零起点教学”、校外培训机构非法幼小衔接培训活动的治理,切断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源头。采取科学的督查办法,通过公开检查、匿名调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监测家校网上联络群等方式进行明察暗访,查得真情况,找出真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通报、处理一批典型,形成有效震慑。

幼儿园要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

建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机制。建立“幼小衔接”责任区制度,指导幼儿园、小学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研部门要加强“幼小衔接”的研究,优化小学起始年级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明确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特别是拼音的教学标准、进度、课时数。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幼儿积极主动 、认真专注、不怕困难 、敢于探究和尝试 、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指导家长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幼儿升入大班后,幼儿园要立即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小学要主动向幼儿园开放,让幼儿熟悉小学环境,为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幼儿园也要主动向小学开放,请小学一年级教师和班主任到幼儿园观摩幼儿半日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内容以及大班幼儿学习的特点方式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入学新生适应教学工作。

对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和小学起始年级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转变其教育理念,提高其专业素养。各区市要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本次专项治理活动和正确的幼小衔接做法,为治理行动营造良好氛围。小学和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 ,让家长了解儿童成长规律,宣传提前学习、片面准备的危害;了解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有效缓解家长“跟不上”的担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儿童终身发展负责 。

城市信报记者 郝春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