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教育资助每一个困难家庭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王琼) “我们现在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学习与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孤单,因为有无数爱心人士聚力、助力,推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绝不辜负大家的关心和帮助,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大家、回馈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为祖国做贡献的人。”这是日前在2018年8月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和青岛市教育局举办“向2018年考入高校的贫困家庭子女发放‘寒窗基金’”仪式上,青岛一中2018届毕业生刘雅雯代表受资助学生的发言。

据了解,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设立“寒窗基金”至今,已向青岛市升入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资助金共计955.5万元,每人资助3000元, 帮助3185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情暖人心,成就人才。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于1995年成立,二十三载的爱心历程,在帮助无数学子圆梦的同时,基金会自身也不断的成长壮大。该基金会成立注册资金400万元,到2017年,净资产总额累计结余1.46亿元。2013年到2017年五年时间,基金会就从社会募集资金1.81亿元,教育公益支出1.3亿元。资助大、中、小困难学生51208人,奖励优秀师生12794人次。基金会不仅设立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的“寒窗基金”,还为奖励全市优秀师生专项设立“爱基金高中励志奖学金”、“青啤奖学金”、“优秀教师培训基金”;连续20年出资每年向208名全国、山东省及青岛市荣获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高校教学名师等赠送一份全年度《中国教育报》。

“爱之路漫漫,基金会汇聚八方博爱,构建和谐教育。”这是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程友新常说的一句话。为此,该基金会成立23年来,所募集资金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全部直接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让每一分“爱心钱”落实、落细、落地,温暖了每一名受资助者。

教育助力,温暖万家。除鼓励和吸收社会力量爱心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青岛市也逐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持续加大资助范围和经费投入力度。2010年,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从在校生总数的8%扩大到20%;2011年,率先全国出台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并于2016年提高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标准,从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2016年,在国家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困难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纳入免学杂费范围;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高等学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等。

“现代社会最宝贵的是人才,人才资源的开发靠教育去实现,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将认真贯彻‘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方针,致力于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相融合,推进教育公平,为加快青岛市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市人民的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让教育资助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困难家庭!”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告诉记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