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辛勤耕耘矢志不渝育桃李

 

 

■图①:父子嘉宾为陈英颁奖。 

■图②:女儿林潇为林典孟当颁奖嘉宾。 

■图③:五四广场为教师亮灯。 周光辉 摄

32年扎根乡村,父子嘉宾为她颁奖 

陈 英

自从1986年踏上三尺讲台,你扎根农村从未离开;32年来,你只请过一次假,还是摔伤后的病假;11680个日日夜夜,你将一腔热情倾注在每个孩子身上。

半世轮回,你对教育的激情不改;一辈子无悔付出,你用慈爱和坚守,托起了两代山里娃的明天。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为崂山区凤凰台小学教师陈英颁奖的两位特殊嘉宾,是一对父子。父亲苏本平是陈英教的第一届学生,他还记得那时的陈老师年轻又漂亮。32年过去了,他的儿子苏珩又成了陈英的学生。自从1986年踏上三尺讲台,陈英便扎根农村再未离开,用风华正茂的岁月成就了两代人。

谈及坚守乡村32年的原因,陈英用淳朴的话语说:“我本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山里娃读书的不易,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成就他们的梦想。”

由于部分教师生二孩休产假带来的学校严重缺员,学校的班主任人手明显不足。临近退休的她毫无怨言地再次“出山”,继续做班主任,成为了山村小学中最年长的班主任。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灵,她总是把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工作上。32年来,陈英只请过一次假,还是摔伤后的病假。那一次,她本应休息一个月才可痊愈,但她打着石膏,吊着胳膊,只休息了一周就再也待不住了。她心系她的学生,不顾医生的再三叮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学校。

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她一直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从培养和建立师生平等关系入手,寻找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工作,她所带的班级教学成绩突出。所带的班级在历次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她本人也获得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等多个称号。

 

独臂老师撑起乡村教育一片天 

管慎才

一只独臂,三尺讲台,默默奉献近40年;左手反写板书,单手敲打键盘,执着淳朴的信念随指尖飞舞;山沟小学里的光杆司令,送教路上的踽踽独行,都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郭菁荔

在颁奖现场,管慎才曾经教过的三名学生带来了一张老照片,这张老照片打开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教师的工资水平很低,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转行,管老师任教的山村小学更是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身兼数职,既是校长又是教务处主任,还要教两个班20多个孩子的语文、数学、自然和体育课等,并每天护送家远的学生上下学,他一干就是四年。

黑板上的板书,字迹工整隽秀。可谁能想到它是由左手书写的呢?12岁那年,一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右手,17岁时,他成为高李沟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一干就是38年。说起管慎才,认识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乡村老师一个个都离开了,唯独管老师留了下来。管慎才说:“我们那个村,交通状况很不好,山沟沟里的孩子出去上学实在不方便,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当时高李沟村小学辐射6个自然村,很多家远的学生上下学都要上沟下沿,很不安全。”二三十年前的高李沟地处偏僻山村,地形复杂,山路崎岖陡峭,每天护送家远的学生上下学是管慎才教学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记不清有多少次,他为了护住学生自己却滑下山坡,摔倒在地,划破手脚,衣服上经常沾满泥水……他的学生说,管老师用一只手撑着雨伞送他回家,那样的情景他永远也忘不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