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报校园记者揭秘
通信简史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是如何实现全面覆盖的?我国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何以傲视全球?移动通信事业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带着这些话题和疑问,来自青岛1中、2中、实验高中、17中和青大附中的晚报校园记者们,于近日走进了大型上市企业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岛市分公司,在探访通信基站建设、运行和维护状况之余,他们跟随公司专家一同“漫游”移动通信发展史,在时间节点上见证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辉煌进程。
第一时间
校园记者造访青岛通信“指挥部”
“这里可以监控青岛市全部近14000个基站的运行状况,一旦任何一个基站出现数据异常,都会在这里被检测到并迅速作出相应指令,例如远程的智能调控、迅速派出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维修等等。没想到一个指挥中心竟然可以承担如此庞大的网络监控任务,而且智能化程度之高令人惊叹。 ”在青岛铁塔网络监控调度中心,青岛二中资深校园记者梁子洁对全市移动通信网络的监控调度和应急保障系统有了全新的认知。
通过现场技术专家的讲解,校园记者们了解到,为保证全市所有基站的正常运行,网络监控调度中心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运行,其采用的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远程监控所有基站,还能够远程调控基站温度、湿度、电压等基础条件,同时拥有数百辆维修车和上千名员工随时待命检修的维护体系,让通信保障工作更加严密高效。“原来,我们平时畅通无阻使用手机的背后,有这么一个庞大发达的技术系统负担着海量的通信传送。正应了‘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为这个高能的指挥部点赞,为中国铁塔点赞! ”了解了青岛铁塔“指挥部”的工作日常,青大附中小记者张怡彤颇有感触。
独家对话
漫游“通信简史”,畅想“5G时代”
接下来,晚报校园记者们来到了一间宽敞的会议室。在这里,一堂由技术专家主讲的独家版“中国移动通信简史”公开课正式开启了。讲座伊始,校园记者们便获知了中国铁塔的一件里程碑大事件:成功获得在港交所融资534亿港元的正式许可,8月8日成功登录港交所上市,从而超越小米公司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 (首次公开募股)。伴随讲解,世界移动通信的发展篇章在少年们眼前徐徐展开:以“大哥大”、“BP机”为鲜明标志的1G时代到诺基亚崛起的2G时代,再到苹果开始大行其道的3G时代,在这一阶段,中国一直在追赶世界先进技术。而进入4G时代后,中国正不断实现着创新和突破,争取更有力的全球通信话语权,如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已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中国铁塔运营的全国190万站址资源,遍布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乡镇和广大农村,实现了“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铁塔,能打电话即有站址”的全覆盖通信体系。
现场,校园记者还与专家探讨了5G时代的发展前景。“毫无疑问,5G将引领我们加速人工智能的时代进程,它具有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低费用等优点,并且可以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无人驾驶等高新技术。目前,青岛已跻身5G试点城市行列,可以说5G时代已经在未来不远处向我们招手了。”在青岛17中校园记者李君展看来,科幻大片里创造的炫酷世界将会成为现实。
权威共享
电磁辐射知多少?科普课堂高能开讲
在移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电磁辐射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热门话题。那么到底通信设备的辐射有多大?我们有哪些对辐射的认知误区?青岛铁塔的专家也为校园记者们提供了权威解答。“通信基站进小区却屡遭居民反对的新闻屡见不鲜,据调查居民反对基站进小区的理由大多是害怕基站辐射,然而对具体辐射程度和基站运作原理却知之甚少。
对此,专家表示,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这时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波反而越少。 ”青岛17中校园记者唐睿认真记录了基站数量与辐射程度的关系。随后,校园记者们还了解到,生活中的辐射远远大于基站辐射,无论是吃的食物、喝的水、住的房子、用的物品,乃至自然界的天空山川、一草一木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可以说辐射无处不在。“国家规定辐射导出限制是12伏/米,而基站的辐射值则远低于国家标准,日常情况下不足1伏/米,所以根本无需担心基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手机在接通最初10秒间,辐射则达到14.58伏/米,基站的辐射值甚至是低于手机辐射的。”青岛二中资深校园记者孙子越通过来稿与读者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在开阔视野、提升素养的同时,校园记者们更拓展了知识的新维度。
青岛超银中学
“一元钱生存”挑战不可能
一天一元钱的生存体验,绝对挑战同学们的勇气和能力。近日,青岛超银中学金沙路校区2017级6班的同学们向这次行动发起了“勇敢者的挑战”。挑战中,没有家长的参与帮忙,没有老师的“指点迷津”,没有“小公主” “小皇帝”的娇气,在经历了一次次碰壁后,同学们最终凭借真诚和毅力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用团队合作的劳动换来了“最美味”的午餐,并用赚来的钱搭乘不同交通工具到达了音乐广场终点站,用一天的时间挑战了不可能,超越了自己。记者 卢刚 通讯员 徐奎胜
市实验小学
深海基地开启主题研学
近日,来自市实验小学六年级6班的研学小组走进国家深海基地,参观了“向阳红”8号科考船,开启了海洋研学之旅。同学们首先探访了船的“大脑”——驾驶舱,通过科学家的介绍,了解该船的动力运行原理,学习了驾驶台上不同设备仪器的作用与功能,比如Sart海上预警设备,在遇到海难后它会自动弹开并向陆地发送准确的位置。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向同学们讲述了舰船雷达盲区知识,并带领大家走进监控室,整艘船的内外结构都在眼前一览无余,半天的海洋研学之行让同学们收获颇丰。记者 卢刚 小记者 宋成雯 娄宇易 孙子昂 于筱琛 牛誉田 冯新媛 通讯员 王新玲
平安路第二小学
结伴发现“最美的家乡”
假期里,平安路第二小学的“动感行动”一直在继续。日前,该校二年级3班的同学们走进了青岛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讲解员的解说、图解和视频等不同方式,看到了家乡的巨变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愿景。随后,孩子们观看了巨大的立体沙盘,循着不断变换的色彩,大家在沙盘上寻找着中山路、海水浴场、崂山、奥帆中心、五四广场等著名地标。与此同时,二年级6班的同学们则来到了青岛市博物馆,开展了“你好,新时代”采风研学活动,他们参观了青岛史话馆,阅读了青岛历史,并体验了年画的制作过程。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增加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记者 卢刚 小记者 宋晓芮 通讯员 聂鑫
嘉峪关学校
“嘉师学堂”暑期大充电
近日,嘉峪关学校“嘉师学堂”团队的20余位教师回归校园,在校长带领下围绕“互联网+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进行了系列学习和深度探讨。培训中,学校特聘专家就“教学信息化如何落到实处”和“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创新”两个内容,向老师们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考试创新的“智能化”、“过程化”和“资源化”,并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析。老师们也分成语、数、英三个学科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进行充分研讨,为新学期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打下了优良基础。 记者 卢刚 通讯员 姚雯
记者 卢刚 校园记者 梁子洁 李君展 唐睿张怡彤 孙子越 袁泉 指导老师 车巾 摄影 卢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