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岛城中小学将正式开学。记者从市南、市北及李沧三区了解到,今年三区都加大了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的工作进度,一大批新学校和幼儿园将集中亮相,可有效缓解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入学(园)需求;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各区教育主管部门都加强了校长及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本区域的整体水平;此外,各区还设法通过校长、名师轮岗,名校牵手薄弱校等方式实现本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让更多中小学生享受“家门口上名校”的实惠。
>>>市南区
多所校舍改扩建正在进行六校长入选高层次人才库
新学期开学在即,新学校新面貌是家长最关注的话题。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在各方努力下,市南区多所学校建设项目不断推进。金门路小学设计方案已报区城规委会研究并原则通过,澳门路小学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地腾空,宁夏路第二小学改扩建项目正进行基坑开挖及灌注桩支护施工,镇江路小学设计方案报区城规委会研究并通过,团岛幼儿园装修工程概算已完成,四方路幼儿园改造工程已完工并验收。东部配餐中心已于3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岛南京路小学重建项目已做好回迁准备,团岛学校建设项目主体已封顶,59中临街二层房改造及创客中心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宁夏路实验教学中心项目正在推进协议签订工作,宁德路小学及幼儿园项目正常推进。 51中实验室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校舍安全鉴定项目正在对已完成取样的学校进行数据核算。针对学前教育,市南区新增3所公办幼儿园,增加了660个普惠学位。稳妥推进5所幼儿园脱钩改革工作,完成了11所幼儿园名称变更工作。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第二批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中,市南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4人,工作室成员19人,6位名校长、1位名园长入选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库,发挥了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园长)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人性化构建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在全市首次提出学区共享教师的软性交流方式,学区共享教师达54名,实现教师交流方式的多元化,共交流教师125名,其中骨干教师占70.4%。
>>>市北区
新成立两个名校教育集团八方面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近日,市北区教育局2018年暑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上半年,市北区学区制改革持续深化,积极打造学区发展共同体;新成立上清、鞍山二小两个教育集团,名校辐射引领作用扩大;试运行“市北区教育服务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教育项目规范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双丰收;出台教师职称评审1+X方案,实现教育行政监管与学校自主办学相统一;在小学全面推开校内托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各项创新举措富有实效。
新学期,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重点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青岛市新中考改革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全区教学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上级“放管服”和“一次办好”要求,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全力扩大学位供给:加快新建、改扩建学校的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学位供给;注重人才引领带动:全面实施名校长“领雁工程”和名师“领航工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培养一批推进市北教育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提高教育满意程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实家校融通,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通过进一步规范制度,在整个教育系统建立起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公平公正的行业风气、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做到安全隐患不消除,挂图作战不停止;持续抓好巡察整改:在教育系统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导向和风气。
>>>李沧区
学校建设走在前列全面打造“品质课堂”
2018年,李沧区着力推进3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总投资突破90亿元,学校建设数量、品质、规模均走在全市前列。今年将有青山路小学、徐水路小学、大枣园小学、李沧实验初中等4所学校投入使用,同时金川路幼儿园、合水路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也即将开园,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6570个。
李沧区教学工作从实效出发,扎根课堂,结合期初调研发现的问题,通过组织“三研教”活动,加强对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指导。狠抓教学不放松,全面打造“品质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李沧区共有118节课例获奖,其中小学一等奖16节,初中一等奖19节,在全市优秀成果评选中,李沧区获得2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此外,李沧区借助青岛国际院士港、海水稻研发中心、丝路协创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一校一院士”、“我与海水稻比身高”、“使官进校园”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区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李沧区自2016年开始引入美国STEM课程,目前已有13所学校正在进行试点,提升了学生的4C(沟通交流、合作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技能。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王晓雨 赵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