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崂山最大规模产业载体国际创新园二期全面封顶

 

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效果图

本报讯(记者 朱君青 通讯员 任滨 于宁锋) 将军山下227亩寸土寸金地,17栋现代化产业载体同步崛起。在青岛市产业大布局推进的关键期,昨日,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主体结构全面封顶。这不仅标志着崂山收获了建区以来最大面积的产业载体,也意味着青岛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与金家岭金融新区挑起产业载体的“龙头”。

地下贯通17栋成“一体”

站在青岛世园会崂山分会场将军山上向西俯瞰,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新建的17栋大楼绝对醒目,连同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两栋高层、崂山软件大厦、青岛蓝色硅谷软件外包中心……楼宇林立,给人一种“产业载体城”的外在观感。

据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总占地227亩,包括1、2号联合地块,3号地块,4号地块和海信创智谷项目,共建设17座研发办公及配套服务楼宇,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预算投资约35亿元。这标志着崂山区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高新产业载体落成。

各个楼座将承载起不同的产业分工。据悉,1、2号联合地块占地28.8亩,建设22层公寓式酒店1座、20层研发办公楼1座、18层研发办公楼1座,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总投资7.24亿元;3号地块项目占地36.6亩,建设20层楼宇3座,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4号地块7座楼宇占地122亩,规划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23.4亿元,与创新园一期共同围合,形成“五星”形状的建筑群。

如何盘活规模庞大的“产业载体集群”项目?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建成的17栋产业载体,将通过地下空间建设“连成一体”。目前,地下空间正在实现“综合开发”,大部分建设地下两层,局部三层,不仅按照1:100平方米预留高配比车位,还将实现与地铁站点的通联,并预留部分商业与服务业。目前,正在同步施工当中。

一旦成型,这意味着“巨型规模”的国际创新园,将在根基上连成一体。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交通与服务的联通互动,必将带动产业载体的布局和分工,以楼座为点,构成“片状载体”甚至是“载体城”的新模式。

招商“预规划”选产选资

这个被定位为“山东省最高端的服务外包专业园区”,接下来的工作时间表依旧紧锣密鼓。据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国际创新园二期将全面进入内、外装修阶段,招商工作也将同步展开,预计2015年竣工。

尽管二期刚封金顶,企业入驻已经开始。目前,3号地块项目已经引进青岛利群、山东东软、青鸟软通、腾远设计事务所等企业预约入驻,企业、产业集聚即将开始。

当下的企业“预约”,主要是依托已启用的国际创新园一期“好名声”。从最新进展来看,去年建成启用的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已引进国际电子联接协会(IPC)、印度印孚瑟斯、日本富士通等,高端、新兴产业项目59家,集合起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和平台服务机构。此次再添17栋,国际创新园的总体定位更加清晰化:它是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园和青岛市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的重要基地,也是产业创业带内第一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高端新兴产业招商载体。这意味着二期招商也将有所“优选”。

在刚刚完工的海信创智谷项目现场,海信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海信创智谷将于10月中旬通过验收,12月底投入使用。目前招商规划非常清晰,他表示,后续招商将以处于创业、创新中的中小企业为主,为中小创新型企业搭建聚合平台。

创智谷“点题”中小企业创新只是一例。据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国际创新园载体将各有定位进行招商。核心产业则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高端软件和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业,数字虚拟及文化创意产业,E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高精尖产业有的放矢地进行。

作为青岛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与金家岭金融新区叠合区域的龙头,这将带动高精尖产业集群的出现。据相关部门估测,青岛国际创新园二期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后,可聚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超过3万人,实现企业总收入超过500亿元。

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规模带动力。西侧,占地约51亩的金谷产业园即将开工,总投资约5.5亿元,规划建设6栋现代工业厂房,主要用于电子通讯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青岛高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办公楼建设,规划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目前,也进入了项目规划阶段。周边产业载体崛起之势非常明显,也将为崂山未来的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带来关键助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