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17个“全国安全生产月”,6月29日,青岛地铁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安全与应急技能竞赛。
本次“中国中铁杯安全与应急技能竞赛”活动,得到青岛市总工会、市安全监管局、市应急办、市城乡建设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中铁青岛指挥部、中铁二局等参建单位组织工作周密细致,积极参与,确保赛事安全有序高效开展。青岛市总工会副主席梁海泉、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乔汝宾、市应急办协调处处长邴振、市城乡建设委市政工程管理处总工程师张海波、地铁集团总经理王永亮以及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筑等单位负责人参加。
据悉,从2014年6月,青岛地铁第一次开展安全与应急技能竞赛时仅有100余人参加,到如今,2018年竞赛的参赛人数已达800余人。“在施工的高峰期,1号线的施工人员达到1万5千人。在此次参与竞赛的800余人中,1号线的施工人员数量近500人。这次竞赛贴合实际、以人为本,以安全建设施工为基点,并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避险、援助他人、防止险情扩大为原则组织科目。此外,因此次竞赛规模大,故选择在体育场开展。”1号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险峰说道。
竞赛活动从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抢险救援及自救逃生能力竞赛等三个方面设置了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竞赛项目。
在隐患识别比赛中,通过图片、VR、现场模拟等多种竞赛方式,以参赛者的安全意识与隐患识别能力为考察重点,通过队员之间默契配合,体现出参赛者对现场安全隐患的反应、理解能力,进一步推动隐患识别积极性与强化培训交底专业性。
“所谓VR,即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地进行隐患辨识;图片,就是展现事故现场的照片、示意图等,让参与者进行辨别;现场模拟则是把实物放到场地内,让一线工作人员们通过现场的实物,观察这些设备设施有何隐患。”殷险峰表示。
安全标示我在行,通过随机抽签确定安全标识名称,参赛者跑向中间折返点,找出与安全标识名称一致的安全图形,并按照图形要求挑选佩戴好防护用品,完成后返回起点。此项活动,考验参赛者对安全标示的熟悉程度与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员安全素质。
应急抢险救援比赛,通过抽签方式确定险情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现场险情信息上报,并选取相应物资进行应急处置。通过模拟抢险,考验预案熟练程度,学习强化应急技能,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本次竞赛活动除了安全知识普及外,通过实战模拟方式,寓教于乐,强化了安全与应急知识宣贯,激发了参建单位和员工的安全生产热情,提升了基层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
本次竞赛是青岛地铁“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竞赛和实战模拟演练的方式,帮助青岛地铁的全体基层人员,了解和掌握现场应急的处置措施,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有效促进青岛地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