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青岛市以高标准攻坚污染防治,以高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建设美丽青岛,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生态答卷。荣获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六连优”,城市生态环保营商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十,并连续三年在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分享“青岛经验”,“十四五”规划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预计将全面圆满完成。
高标准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新提升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坚持系统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碧海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在大气环境方面,青岛市实现里程碑式突破,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五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记者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获悉,2025年1—10月,PM2.5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88.8%,较“十三五”末实现大幅跃升,“青岛蓝”已成为城市常态。
在水环境方面,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其中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1.4%,比2020年提升了21.4个百分点,水体“健康状况”持续向好。近岸海域水质尤为一流,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稳定在99%以上,勾勒出动人的蔚蓝画卷。同时,全市完成3808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完成率超额16.5个百分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
在土壤环境方面,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土地基础。

高水平服务,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青岛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同时,创新举措,精准服务,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山东)正加快建设,成为对外展示与合作的重要窗口。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出台四批共52条惠企政策,累计惠及市场主体超5200家次。通过创新举办33场企业家圆桌会和推行“点单式”预约执法帮扶,精准破解企业难题1230个,监管与服务并重,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扩大至3166家,非现场执法占比超过50%。
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上取得显著成效。山东港口青岛港清洁运输占比高达86.1%,成为全国首个荣获智慧绿色“双五星”的港口,展现了青岛绿色发展的硬核实力。
高品质建设,探索特大城市美丽路径
青岛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的美丽建设路径,创新提出并推进“八美之城”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愿景变为现实。
一批国家级生态名片熠熠生辉,李村河、灵山湾分别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千余个省市级和美乡村星罗棋布,描绘出城乡共美的生动画卷。2025年,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年会在青岛成功举办,“美丽青岛”实践案例入选国家《美丽中国在行动2025》报告,“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创新”的做法获得生态环境部高度肯定。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个区(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质量指数(EQI)稳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面向“十五五”,青岛市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谱写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大的青岛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国瑾 姜姗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