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光伏设备板块重拾升势。截至收盘,中信博涨幅超过11%,清源股份、国晟科技10%涨停,弘元绿能、昱能科技、ST天龙、拓日新能涨幅居前。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光伏50ETF已连续三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9500万元。
消息面上,11月12日有传闻称多晶硅收储平台“黄了”,引发光伏板块盘中异动,稍晚些时候,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晶澳科技先后下场辟谣。市场关注的“收储”源自今年5月的一则市场传闻,此后行业“小作文”此起彼伏,炒作市场情绪。同时光伏行业的“反内卷”工作亦在政策层面持续推进,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旨在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引导产能合理布局。业内认为,市场对硅料“收储”传闻的激烈反应,恰恰揭露了当前光伏行业供需失衡与价格压力的现状。这一背景下,任何加速产能出清的信号都会牵动市场神经。
政策面上,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加快推动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方面,意见提出提升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强化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推动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等举措。
在技术领域,11月13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发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团队研发的非晶—多晶杂化背接触结构(HIBC)电池研究成果。11月10日,《自然》在线刊发该公司联合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研究团队在硅基叠层电池研究方向的重要进展——超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小面积器件效率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达到33.4%,商业尺寸硅片级柔性叠层电池效率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认证达到29.8%。两项研究成果连续在《自然》上发表,充分彰显陕西光伏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跑实力。
此外,近期由于下游的电池环节收紧需求并进行限价采购,致使硅片采购订单骤减。部分现金流紧张的二三线硅片企业出现恐慌性抛售,使硅片价格出现下跌。针对价格波动,国内硅片行业出现联合挺价行动。业内人士表示,只有通过合理定价维护产业链健康,才能推动光伏行业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升级。
中泰证券表示,我国光伏行业基本面情况拐头向上。中国光伏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2024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同比提升约45%,较2015年增长近20倍,标志着光伏已从补充能源跃升为增量主力。行业基本面在经历调整后呈现拐头向上趋势,“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动竞争格局优化,助力盈利修复。
光伏设备板块相关股票:中信博、清源股份、国晟科技、弘元绿能、昱能科技、ST天龙、拓日新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
欢迎关注老狼财经公众号 这里只讲投资干货
责任编辑:刘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