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亮相国际舞台!青岛展示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范本”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召开之际,第九届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全球市长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上,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联合C40联盟共同发布《中国城市气候行动案例》,展示中国城市在绿色金融创新、能源结构转型、减污降碳协同、城市韧性提升四个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青岛市作为C40联盟成员城市,在推进青岛高新区国家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方面的经验做法获得认可与推介。

“十四五”以来,青岛高新区以能源结构系统性变革与产业绿色升级驱动减污降碳,在实现经济高效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与污染物排放量同步下降。

供热领域碳污排放“增量趋零”

青岛高新区利用污水源热泵技术提取污水处理厂尾水热能,为220.53万平方米的中欧国际城片区提供冷暖双供,年节能量达1.7万吨标煤;同步建设地表水源热泵能源站群,开发河流水系热能保障西片区138万平方米供热,并通过跨区域生物质调配满足东片区67.71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需求,形成426.24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供热网络,占总供热面积的44%,年减排二氧化碳6万吨,全面淘汰燃煤供热。余热利用方面,构建热电公司烟气、移动数据中心散热、化工余热等多源协同梯级利用体系,拓展清洁供热面积超200万平方米,覆盖中、东片区;其中索尔维精细化工余热回收项目年节约化石能源1.2万吨标煤,为工业蒸汽零碳供应提供可复制路径。

系统助推工业绿色升级

通过分布式光伏补贴政策激励企业利用建筑屋顶、附属空闲地发展光伏,已建、在建总装机70MW,年发电量超6000万千瓦时;创新“绿证购买+自发自用”模式,推动工业绿电使用比例达20%,年使用绿电超8000万千瓦时,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13万吨/年,化工行业超50%生产用电来自清洁能源。生物医药领域构建“废鸡胚→有机肥→疫苗原料”循环链,每年资源化利用废鸡胚近万吨,替代焚烧处置减少碳排放8200吨;装备制造业推广“低温蒸发”技术,废切削液等危废处置能耗降低80%。同时,强化固废协同利用,鼓励企业内部及跨产业建立固废综合利用链,探索危废“点对点”定向利用,年消纳废酸500吨。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危险废物零填埋,形成多产业协同、全要素循环的绿色低碳发展格局。

构建精细化能碳管理模式

通过基于“地理城市系统+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能源中心,动态监控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及碳排放,通过精准识别节能降碳关键主体、采集分析能耗单元信息,实现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智能调控(节能10%以上、降碳15%以上),帮助政府与企业精准降碳。以“零碳工厂”建设为抓手,推进园区企业用能智慧化监测与数字化改造,培育标杆案例——海克斯康智能工厂通过智慧能源运维系统降低能耗40%并获国际碳中和认证。近五年,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7%,而综合能耗仅累计增长5.1%。

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探索实践,青岛高新区近五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7%,202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45.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3.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30.3%,二氧化碳减排10余万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青岛范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国瑾 通讯员 张建峰 于浩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