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对面是生意,镜头背后是生活。一部手机,连起田园与餐桌;一根网线,串起青岛与全国。如今,农村电商就像一座桥,连接着乡村与城市,农民把好东西卖出去,城市里的消费者可以买到纯天然产品。数字技术赋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不仅带动了村集体和农民增收,而且助力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扩内需、促转型、强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岛市聚焦农村电商这个新业态,创新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着力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水平,为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培养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注入新动能。
11月8日,为期10天的2025年青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数字化技能应用)能力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经过云上智农线上课程、专家理论授课以及实战PK训练三个阶段的学习培训,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结业。这次培训聚焦农村电商这个新业态,通过“线上学习+理论授课+实地研学+实战PK”四位一体模式,为来自涉农区市的村党委(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共45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赋能,旨在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水平,为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培养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为全市农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注入新动能。

本次培训由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先后在青岛恒星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到即墨区满贡村、西海岸新区西南庄村、江苏省盐城市天场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塘区河庄街道等地参观见学。
构建智慧农业课程体系
“电商不仅打破了传统分销壁垒,让农户既能‘种得好’也能‘卖得好’,而且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流,这才是可持续的致富密码。”莱西市每日鲜果家庭农场负责人万莉谈起听课的收获,她深有感慨地说。当年她放弃城里优厚的待遇返乡创业,许多人不理解,如今他们发展智慧农业和电子商务,农场的农产品采用“农户直采+电商直销”模式远销到10余个省市,每年带动上百家农户销售农产品百余吨,户均增收近万元。
本次培训班坚持“需求导向、质量优先、突出实效”原则,紧扣“培育电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围绕“政策解读+技能提升+案例剖析”打造立体化课程。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市农业农村局以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农村电商市场发展趋势等主题,解读政策红利,分析发展机遇,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足规模化、智能化、信息化、市场化实际,进一步拓展新渠道、新业态、新场景,推动农村商贸流通生态数字化转型,激发农村电商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来自青岛智豆电子商务、四川狼鹰传媒、浙江益农共智富农业等机构的专家团队,聚焦农村电商发展前沿趋势,开设“学习直播认知与平台选择”“AI助力农特产品短视频直播带货”“新媒体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短视频爆款内容策划”等核心课题。学员们通过“AI生成直播带货文案与脚本设计”“直播间搭建及‘首播’策划”“模拟直播复盘”“直播实战GMV大比拼”等互动环节,学习了AI工具应用、短视频制作、直播运营等数字化技能和实操技巧,基本掌握了农产品电商带货的全流程运营要点。
“没想到我收到的绍兴花雕酒是在这里发货的,今天在杭州下单,明天就能送达千里之外的青岛,耽误不了我回家用餐。”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益农镇共智富农业电商园的物流分拣车间,来自胶州市胶西街道的宋华强对园区负责人丁君利说。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从事着分拣、打包、贴二维码等工作,通过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向全国推介销售本地产的鱼腥草、沙地芹菜等10余款益农特色农产品。丁君利介绍,园区面积达2000平方米,他们从园区产业电商运营服务、村播孵化培育、电商品牌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等多维度发力,累计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孵化农产品品牌10余个,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宋华强表示,看了农业电商园的模式后深受启发,回去后村委研究可以借鉴共智富模式或是与农业电商园合作,把村里产的胶州大白菜和胶西土豆通过电商更多地销往全国。
激活创业创新引擎
“家人们,欢迎来到浓香山村石磨面粉的直播间,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石磨面粉的特色和制作工艺。”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现场,来自西海岸新区大村镇浓香山村的王本顺为学员们示范石磨面粉直播带货,他从原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历史背景进行讲解。“我本身就是农民,这次培训收获良多,直播带货为我们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激励我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王本顺开心地说。
本次培训以“课堂在田间、实训在基地”为特色,依托即墨区龙泉街道满贡村电商直播基地、金扁担联农共富实践教学基地、天场镇电商服务中心、益农共智富农业电商园等实践平台,组织学员开展“网络直播带货”“产地溯源直播”“新农人Vlog”等沉浸式实践教学。承办本次培训的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赵俊伟表示,让学员们在模拟直播间练习带货话术,用手机软件剪辑农产品宣传视频,确保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把“数字化新农具”交到学员手中。在实战PK环节,学员们设计制作了30余个预热短视频,以黄岛柴火秕花生、阿克苏苹果、寻鲜优品鲜玉米等优质农产品为对象开展直播带货。学员们精神饱满、妙语连珠、激情澎湃,通过“说、演、品”等多种形式,在有限的场景中尽显创意,充分展现了高水平直播技能,7场直播实战累计带货近万元。其中,由即墨区前枣杭村书记金帅团队策划的“阿克苏苹果+农耕文化”主题直播,单场在线人数峰值达360余人,短短一个小时就直播带货2000余元。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培育一批扎根乡土的农民主播。从这次直播带货的实战PK中,切实感受到了网络的能量、直播的魅力,特别是学员们超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跟班参训的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化处三级调研员牛兆犇表示,下一步,将从优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拓宽线下消费渠道到发挥电商平台优势等方面,着力发展即时零售、社区电商等业态,开展乡村乡味等主题直播活动,丰富短视频创作,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

培训精心设计了案例教学环节,现场连线分享了杭州市钱塘区河庄街道乡村CEO叶翔鹤、重庆荣昌“卤鹅哥”林江等爆红背后的流量密码与城市破圈启示,邀请了3位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和3位直播带货达人现场讲解,分享了乡村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直播带货的经验。在钱塘区闲梦江东新农人数字电商园,培训老师对45名学员分别进行了深度专访和直播带货点评,挖掘其学习成果与创业规划。来自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石村的学员段俊俊表示,短视频剪辑让我学会如何用镜头讲述乡村故事,回去后向村委汇报如何依托崂山“山海共一色”资源优势,打造“山海神韵·梦境崂山”IP,让大石美术馆也融入“一山一海一生活”乡村旅游文化宝藏,吸引更多游客参观。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俺是崂山的,舌尖上的山海盛宴。王哥庄大馒头的麦香,会场梭子蟹的鲜美,让味蕾沉醉在崂山的烟火气中。”培训期间,来自崂山的4名村书记和1名村委员,自创自演并制作了宣传崂山的短视频片,诙谐有趣的崂山方言加上质朴本真的表演,很快吸引了千余粉丝点赞,为宣传崂山带来了一大波流量。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远、附加值高’。”“这次培训让我受益颇丰,在今后的带货路上不断创新,让家乡农产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结业仪式上,优秀学员代表杨格格、韩琪先后登台分享学习心得。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周敏在与学员交流中,希望学员将培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当好“数字火种播撒者、品牌故事讲述者、产业生态共建者、乡村振兴链接者”,真正把数字化工具用在田间地头、产销环节,让更多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出田间、走向全国,使数字技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利器”。

“作为村支书,也是一名业余‘村播’,平时帮着村民直播带货,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很忙,但觉得很充实!明天就是‘双十一’了,好好利用这次直播练兵机会,为村民卖出更多农产品。”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高佳谈起培训后的收获满满。他介绍,2024年村里的野生猕猴桃被科学改良成软枣猕猴桃,这个猕猴桃很有市场前景,明年就要挂果了。下一步,他们计划联合网络知名大V,共同开发文创产品,提高猕猴桃的知名度,通过“小屏幕”带动“大产业”,让猕猴桃卖到更远的地方,卖出更高的价钱,助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培训期间,授课老师还与部分学员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学员提出的“物流成本高”“品牌知名度不够”等痛点,授课老师结合案例一一作答,给出了优化供应链、提升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知名度、多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展销活动等举措。来自各涉农区市的学员也纷纷亮出自家的优质农产品,开展美食品鉴和业务洽谈活动,有3项达成了合作意向。来自平度市崔家集镇的学员张学永感慨地说:“这次培训不仅学了技术、交了朋友,而且促成了合作,更看到了政策支持的决心,回乡创业的信心更足了。”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数字化技能应用水平,带动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让更多的‘新农人’变身‘新农商’,推动农产品电商经济快速发展,让老百姓生产的农产品卖得出、能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宋晓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以“数字新农人”为引擎,培育更多的农村电商人才,进一步激发农民的创业活力,带动更多青岛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卖向全国和世界,为农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冯志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