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八大免税店迎国货进场 重磅新政激活青岛免税经济

以往以国际品牌为主的免税店,将出现越来越多老字号、非遗产品、文创周边等“中国好物”的身影。一项旨在引导海外消费回流、提振消费的重要政策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日前,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免税店政策支持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免税店销售国内商品、扩大免税店经营品类、放宽免税店审批权限、完善免税店便利化和监管措施四个方面完善免税店政策。

作为全国免税业态最丰富的城市之一,青岛拥有涵盖口岸、市内、运输工具等多种类型的8家免税店。青岛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伴随出入境旅游热度攀升,免税店政策红利将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助推青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国货迎机遇 免税店成“出海”新窗口

据了解,此次政策调整的亮点之一是支持国内商品进入免税店销售,老字号非遗产品、文创周边等中国特产可享受视同出口的税收优惠,大概能节省15%到20%左右。同时,《通知》明确要求,口岸出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用于销售国产品的经营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其经营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一政策通过“同店展示、同台竞争”的机制,为国货品牌搭建了面向全球消费者的重要展示窗口,助力中国品牌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影响力,更好地走向世界。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共有8家免税店,其中,两家市内免税店位于市北区卓悦里商场和市南区海航万邦中心,两家口岸出境免税店位于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和青岛邮轮母港,除此之外,还有上海东航中免免税品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海南海航中免免税品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经营的两家机上免税店,以及青岛邮轮母港中免免税品有限公司、青岛远洋船舶供应有限公司经营的两家供船免税店。

中免集团青岛市内免税店表示,将积极响应新政,持续优化市内免税零售新业态布局,梳理筛选青岛及全国优质国货资源,通过专区陈列、主题推广等方式,让国货在免税渠道占据重要位置,助力青岛“智造”与中华特色品牌走向国际市场,让全球旅客在青岛感受到“中国好物”的魅力。

经营品类扩展 购物流程更便捷

《通知》明确提出扩大免税店经营品类,在原有美妆香氛、服饰箱包、高端酒水等基础上,进一步纳入手机、微型无人机、运动用品、保健食品、非处方药、宠物食品等更多贴近旅客需求的品类。这一调整将更加丰富免税店的商品供给,覆盖不同群体消费偏好,满足广大旅客的个性化购物需求。

据了解,目前,青岛邮轮母港口岸免税店正着手调整商品布局。市内免税店也计划拓展免税品经营品类,打造“一站式”免税购物体验,让旅客在青岛的免税店既能买到国际大牌,也能挑选到日常所需的品质好物。

在购物流程上,新政策提供了不少新的消费方式,让免税购物不再“匆匆忙忙”。以往免税购物多局限于线下实体店,旅客需在出境前到口岸或市内免税店现场挑选付款。今后,不管是口岸的出境、进境免税店,还是市内免税店,都能提前在网上预定免税商品。免税店会根据旅客的出入境时间准备好货物,旅客本人只要凭借出入境有效证件及购物凭证等,去相应的免税店或免税商品提货点提货即可。此外,以前市内免税店与口岸进境免税店分属独立购物场景,市内免税店选购商品无法衔接进境提货流程。新政明确,如果市内免税店所在城市有口岸进境免税店的,旅客可以先去市内免税店慢慢挑选好商品预定,等进境时,再到口岸进境免税店付款提货。

审批权限放宽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新政放宽了免税店审批权限,根据《通知》,审批权限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审批层级下放,将口岸出境免税店设立、口岸出境及进境免税店经营主体确定方式变更等审批权限,原来由财政部会同多部门审批,正式下放至口岸所在地省级有关部门;二是经营自主权下放,将口岸出境、进境免税店的经营面积确定方式,原来由中央部门或国务院审批,调整为由招标人或口岸业主与经营主体协商确定,经营主体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灵活调整面积。

这一政策设计,既能通过减少审批层级、压缩办理时限等方式提升行政效率,更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熟悉区域市场的优势,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整合优化免税店布局、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购物场景。同时,赋予经营主体更大的布局调整自主权,有助于避免“千店一面”的同质化问题,推动免税店实现差异化经营,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与参与积极性,为免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