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  日产万张,中国北方黑胶唱片制造基地原来在青岛

“这次新加坡亚洲极致音响展的纪念黑胶唱片就是我们制作的。”青岛紫韵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韵传媒”)总经理宋军刚从2025年新加坡亚洲极致音响展归来。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北方最早、最大的音像制品生产厂家之一,紫韵传媒专注于音像制品的研发与复制。随着产业链成熟度提升及消费群体扩大,青岛企业在中国唱片行业中紧跟世界潮流的步伐,做出了一定规模。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赛道,从制作工艺到商业逻辑的全面革新,使得这一百年载体不仅延续着音乐史脉络,更成为数字时代的情感容器与文化地标。”宋军表示。

北方最大的黑胶生产企业就在青岛。

快节奏时代的“慢情怀”

1877年,托马斯·爱迪生正在研究他最出名的两个发明:电灯和电报。在这个过程中,他发明了留声机(phonograph),作为一种播放录制声音的方式。1887年,德裔美国人发明家埃米尔·贝利纳开发出圆盘式留声机,它的用途与外观与我们今天所知的黑胶唱片相似。

如今,黑胶唱片被称为“固化了的声音振动”,是音乐家在表演时发出的声波振动的固化拷贝。

宋军告诉记者,相较于数字音乐,尽管科技经过百年的进步与发展,黑胶唱片依然是能够极好还原出声音原声的最佳媒体。它把声音对空气的振动模拟成电流,再通过唱针把声音曲线偏转记录在唱片上,这种音乐质感是数字音乐无法比拟的。在音乐的种种聆听方式中,黑胶唱片不仅极佳表现了音乐的临场感,还承载着独有的仪式感,以及一份相当复古的格调。

紫韵传媒工作人员在商讨新方案。

2015年,一度沉寂的中国黑胶唱片生产再度回归。但目前国内能制作黑胶唱片的企业依然屈指可数。从目前的数据看,只有上海、广州、青岛等地为数不多的企业在生产黑胶唱片。

黑胶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情怀。在黑胶复兴之路上,中国企业并不是一味守旧,而是与创新创意相结合。

黑胶唱片有个曾用名,叫“胶木唱片”。它是用虫胶或聚氯乙烯等材料压制成的,外形是圆盘的胶片,片体多呈黑色,因此得名“黑胶唱片”。胶木唱片被淘汰后,黑胶唱片成了专用名。

现在的黑胶唱片大多是用PVC材料压制,PVC颗粒有很多种颜色,可以制造出不同颜色的唱片。除了黑色,市面上还有红色、绿色、白色、透明色、荧光色和彩色的黑胶唱片。

紫韵传媒就是国内少有地将唱片压制成各种颜色来制作珍藏版本的企业之一,他们坚持匠心精神,在保持原有的传统基础上,拥有除黑色之外的近百种彩胶可选色。完善的色彩配方,可保证每批次生产稳定,产品无色差,还能实现批量生产。

紫韵传媒的流水线上的先进设备正在运行。

目前,市面上一张黑胶唱片的价格大致为150元到200元,一些抢手的版本单张价格可以超过1万元,稀有品甚至能达到单张10万元的“天价”。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25》表明,2024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达到296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4.8%,这也是该产业连续第十年实现增长。作为全球第三大录制音乐收入地区,2024年亚洲收入增长1.3%,2024年全球十大音乐市场排名第五的中国,其录制音乐收入增长了9.6%。其中,黑胶唱片也显示出了惊人的连续18年增长。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的《2024全球音乐报告》,2023年黑胶唱片的销量大约为4300万张,比CD销量高出600万张。同时,黑胶唱片收入也达到了14亿美元,远高于CD的5.37亿美元。

来自青岛的黑胶"声音"

在青岛高新区的紫韵传媒生产车间,记者见到2条国际最新的唱片生产线,完成着从刻盘、压制、质检到黑胶包装的完备高效生产流程。企业执行严谨专业的QC质检流程,为唱片公司和独立艺术家数百、数千或上万张唱片订单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

工厂的技术人员,将黑胶母盘依据制作方式分为漆刻母盘和DMM金属直盘。而母盘“凹”的地方,在新盘子上是“凸”的,被称为父盘。

生产线上,工人们将已热熔的乙烯基注入母模腔内再施加压力定型。压制整批唱片之前还需要进行试压,一个公盘(凸盘)大概可以压制500到1000张黑胶唱片。为了保证压制质量,目前是一个“公”盘压500张黑胶唱片,可以保证压制的第1张和第500张声音保持一个水准。压制前,要检查压碟机的温度、气压是否符合标准。压碟后,对唱片溢出的胶边进行切边处理后,要马上采用除静电风扇进行除静电处理,用风扇吹出正、负离子,中和静电。唱片还要用静电枪处理一次,唱片胶带也会吹离子风,杜绝静电。整批唱片要接受质检,包括专人试听音频、盘面检验、标签、封套、贴纸等。

虽然在数字化时代,黑胶唱片市场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但受供需失衡和工艺限制影响,生产周期延长至数月甚至更久。例如Nirvana经典专辑《Nevermind》30周年纪念套装,内含8张黑胶。但包括环球音乐等“大厂”也曾面临生产周期延长至8个月的困境。

“不同于其他黑胶制造商动辄半年甚至一年的生产周期,紫韵仅需一至两个月的快速运转,解决音乐厂牌的燃眉之急。”宋军告诉记者,紫韵传媒是省内首家拥有磁介质类复制经营许可证的传媒公司,也是自营进出口企业,日产黑胶唱片10000片,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证书,并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

国内众多的知名歌手的唱片都出自紫韵传媒的灌制,唱片涵盖市场上需求的大部分颜色和尺寸。他们合作伙伴包括腾讯、网易、中国唱片公司等,以及各大出版社(音像出版社),在业界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除了参加2025年新加坡亚洲极致音响展外,紫韵传媒自8月份以来,不到三个月内连续参加了中国香港举行的2025香港高级视听展、2025青岛高级音响唱片展、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等大型展会。

特别是作为承办组织方之一,紫韵传媒参与了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2025青岛高级音响唱片展的招商工作。在宋军的奔走协助下,该展会吸引了60余家全球视听品牌、10余家国内唱片公司及70余个特色展场,通过“音响+科技+生活”的沉浸式场景,为前来青岛参会的发烧友打造了一场跨越视听与科技边界的感官盛宴。

近几年,国内市场呈现增长态势,紫韵传媒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推广力度,从往年出口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80%,降到今年的50%。“今年给国内歌手灌制唱片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宋军表示。

别称“琴岛”的青岛,正在着力打造“音乐之岛”,音乐产业发展已有深厚基础,黑胶唱片作为音乐符号之一,承载了音乐工业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价值和城市价值。宋军表示,紫韵传媒将持续聚焦发展文化产业,利用自身市场优势为国内外音乐人提供个性化包装、出版、发行等一系列服务。他们还计划建立黑胶俱乐部、博物馆等,为音乐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以高质量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这座城市、为音乐产业贡献更多的影响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