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阅读”活动在青岛崂山区石老人沙滩举行,吸引了60余名小学生、家长、教师、科普工作者及出版社编辑共同参与。

潮间带作为青岛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是开展海洋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活动当天中午正值退潮,潮间带完全显露,为观察海洋生物提供了绝佳时机。孩子们迎着海风,以沙滩为课堂,开启了充满趣味与知识的户外探索之旅。
活动依始,每位学生领取了“潮间带生物识别卡”。在海洋科研工作者、科普讲师王举昊的带领下,同学们手持观察盒、夹子、捞网等工具,深入潮间带展开“寻宝”。大家踊跃提问,积极发现,现场气氛热烈。王举昊耐心讲解潮汐形成、潮间带分区等知识,介绍了双带缟虾虎鱼、石鳖、海葵等生物的特征与习性,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海洋生态知识。


随后,青岛出版社少儿书刊编辑宋华丽向同学们推荐了《苗德岁写给孩子的自然科学》丛书与《探索号》杂志。她介绍,这两种读物均以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探索科学为核心。古生物学家苗德岁在《地球史诗》中系统梳理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壮阔历程。自然纪录片导演、《探索号》专家作者陈歌则通过《一池汪洋:用纪录片探秘潮间带》等文章,分享了她在潮池中拍摄藤壶、荔枝螺等生物的见闻,带领读者以微观视角感受自然奥秘。

参与活动的老师孙雪桐表示,大自然也是一个课堂,孩子们走入自然,能以另一种方式提升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陈歌谈及活动感想时说:“在自然环境中,我们不仅用眼睛看书,还用嗅觉闻海的味道,用听觉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五感被完全调动起来时,也是一种丰富的阅读体验。”王举昊鼓励同学们多去户外实践,他认为只从书本文字上理解生物的习性是不够的,要去实地观察、动手探索才会有新发现。

本次“行走阅读”活动以“知行合一”为理念,将书本知识与户外场景相结合,增强青少年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提升其科学素养与环保意识。未来,青岛市“行走阅读”活动将进一步拓展“边走边读”的形式,邀请更多名家参与,并联动各类文化场所,让阅读真正走进生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王墨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