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敬老月”来临之际,记者特别探访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市南巴士公司被赋予“全国敬老文明号”殊荣的公交线路——36路与220路。
在城市川流不息的脉搏中,这两条线路以其特有的“慢节奏”与“适老化”服务,为我们揭示了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何成为尊老敬老的温暖载体,成为青岛这座文明城市中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硬件先行:构筑安全无忧的“适老化”出行基座
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群体出行需求,硬件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是提升服务的基础与前提。记者了解到,36路公交于2023年完成了全线车辆的更新换代,全面采用低入口、宽车门的“一级踏步”新型车辆。其车门踏步离地间隙严格控制在30厘米,真正实现了老人、儿童“一步跨”上下车。后门配备的无障碍翻转踏板,为乘坐轮椅或携带小推车的老年乘客提供了极大便利。车内特别设置的4个特需座椅,采用环保舒适材料,体现了对老年乘客的优先关怀。

无独有偶,220路亦完成了运营车辆的全面升级,全部更换为绿色环保的低入口纯电动车型。车厢内部,7个标识清晰的老幼病残孕优先座位、科学分布且高度适宜的扶手杆、起步时温馨的敬老让座语音提示,以及根据季节变化精准调节的空调系统,共同构建了一个安全、舒适、无忧的乘车环境。一位常乘坐220路的毕大爷对此深有感触:“现在的公交车一抬脚就能上去,再也不用费力攀爬,对我们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真是太贴心了!”

服务赋能:注入精细化与人性化的服务灵魂
如果说硬件是骨架,那么服务便是“敬老文明号”的灵魂。36路途经福岭小区早市、榉林山公园、多所中小学校等老年乘客密集区域。据数据统计,其高峰时段老年乘客比例高达70%,堪称市区公交线路之最。为应对这一特点,分公司精准施策,深入开展“微笑服务,全程关爱老年乘客”和“车厢让座”活动,并系统总结出保障老年乘客安全的“五妙招”:包括提醒乘客勿拥挤排队、确保坐稳后起步、运行中避免随意更换座位、引导乘客尽量避开后车厢、下车时多一句叮咛等。

36路的班组长郑红心是贴心服务的典范。他观察到老年乘客常携带满载的手推车,便在驾驶中力求起步更柔、刹车更稳、等候更耐心,并主动下车帮助搬抬,确保其安全平稳上下。他的细致入微,赢得了乘客们的频频称赞和热线表扬。
220路则对驾驶员提出了“三心三勤”的明确要求,即以“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老年乘客,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在这条线路上,驾驶员“顺手”按下特需播报键、耐心等候赶车老人、主动离座帮扶提拿重物或推行轮椅、运行中尽量避免急刹猛拐营造“静音”体验,已成为标准化服务流程。从背起行动不便的乘客上车,到开展“爱心陪伴”志愿活动结对空巢老人,敬老爱老已内化为220路团队的集体共识和行动自觉。

倾听共筑:构建和谐融洽的司乘情感共同体
卓越的服务源于持续的沟通与真诚的互动。36路所属市南巴士五分公司深谙此道,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主动邀请老年乘客代表与驾驶员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建议。通过这种开放的沟通机制,司乘双方共同编写了20多条关爱老年乘客的服务用语。此外,分公司还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专门的敬老服务用语培训和老年人急救常识培训,将尊老敬老的意识与技能普及至整个路队。
这种日复一日的温情互动,使得车厢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工具属性,演变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移动“会客厅”。220路的驾驶员们与许多常乘老人建立了深厚情谊,熟悉他们的面孔和习惯,一句句家常问候,让老人们由衷感叹:“坐上这车,就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放心、暖心。”2023年,220路线凭借其卓越表现,获评“山东省最美敬老爱老公交线路”。

延伸超越:传递城市文明的温度与情怀
“敬老文明号”的担当,并未止步于十米车厢之内,而是不断向外延伸,传递着更广泛的城市关怀。今年元宵节前夕,市南巴士五分公司接到共建单位延安路街道延安二路社区的特别请求,希望帮助社区内有出行困难的老年居民实现逛糖球会的心愿。分公司迅速响应,精心协调车辆,志愿者们用手绘、拉花、挂饰等方式将公交车装扮成节日气氛浓郁的“糖球会主题车”,并安排志愿者随行服务,最终圆满护送20名老年居民参与了这场民俗盛会,让他们的期盼不留遗憾。

在传统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两条线路不约而同地打造了主题车厢。36路的张新钢精心整理了“老年人养生小知识”并制作成科普卡片张贴于车内;220路驾驶员张小鹏则用主题图片、经典诗词和节日习俗介绍装点车厢。这些流动的文化课堂,旨在唤醒全社会对老年人更多的关注与陪伴,积极倡导和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36路与220路“全国敬老文明号”已成功搭建起一个弘扬尊老敬老社会美德的流动平台。展望未来,市南巴士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各分公司驾驶员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强化全员为老服务意识,聚焦服务细节的持续优化与服务技能的不断提升,以更加扎实过硬的驾驶技术、更加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不断丰富“适老化”服务内涵,切实增强老年乘客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青岛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持续贡献公交力量,让这抹流动的温暖风景线愈发亮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