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胡竹峰:山水之间,中国传统自然观的文学表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10月25日,崂山文化艺术讲堂在青岛市崂山区市民文化中心开讲,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作家胡竹峰以《山水之间:中国传统自然观的文学表达》为题,与听众共探山水与人文的千年对话。

此次演讲以胡竹峰的个人创作实践为脉络,聚焦“传统自然观的文学转化”。通过文学、哲学与美学的多元视角,深入剖析中国山水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如何渗透到文学创作实践,并展现中国文人如何借山水抒怀、寄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共鸣的景象。

▲此次演讲以胡竹峰的个人创作实践为脉络,聚焦“传统自然观的文学转化”。

精彩观点分享:

我从小在山里长大。我所在的那个村子,名叫“浒村”,它坐落在一个小盆地中,每当下雨后,周围山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雾气,小溪也涨满了水。走在这样的山水之间,就会让人感到,身体里充盈着山水的灵气。

每个人都渴望过上诗意的生活,大家会发现,好像那些诗意的事儿,都和山水脱不了关系。就像我们不会形容哪座高楼大厦很有诗意,一般形容有诗意的东西,说的都是自然里的山水、草木。因为真正有诗意的事物,都是原本就存在于大自然中的。

为什么山水的文学表达很关键?因为山水本来就静静地待在那儿,人们把自己的情感、想法融入进去,也就是人的意味上来了,它才变得有意思。我的兴趣是收藏一些小古董,所以我清楚在收藏古器物的时候,比如青铜器,多一个铭文、多一个字,市场价值可能就会多一个亿。为啥文字这么关键?因为文字代表着文明。不是说东西古老就值钱、就有价值,比如山里的石头、人们脚下踩的大地,存在也有几亿年了,可它们缺乏文化内涵的滋养,没有文化价值。

再谈谈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很有意思,山水画得奇大无比,人则画得很小,很少有山水画把人画得很大的。为什么这么画呢?一个人只有把他放在山水里,才能获得更大的安宁。网上有心理学家说,水可以吸收人的负能量,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去河边、海边走走,情绪就会慢慢变好;而山能给人增加力量,要是你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没什么力量,就去山上转转。比如,展子虔的《游春图》,画里面的人,具体长什么样子,谁知道呢?但我们依稀能感觉到,当年这位画家在面对这片山水时的心旷神怡。如今,过去了一千多年,我们依然觉得这幅画中的山水生机勃勃、令人向往,这就是山水的表达,这就是山水的美。

我很喜欢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他本想当官,干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这幅画也是都快结尾了,上面只有一片汪洋,其他什么都没有,正如《红楼梦》里讲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现在想想,黄公望的境界很高,即使最终愿望落空,没有当官,但他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依然一片祥和。祥和才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愤怒有什么意义?往前一步,无底深渊,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今天谁还在乎黄公望有没有做官呢?人们记得是这幅画里的祥和,记得是一个人曾经在富春山居的状态下,他把人生、生活、岁月,把所有的一切画进了这幅画里。所以我们不开心的时候,不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到山水之间把你的心事说给青山流水听,生活中总有些事难以向友人启齿,可以讲给山听,青山不语,默默长情。

汪曾祺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我非常赞同他诗中传达的精神,我们去看夕阳、去读书,我觉得这都是“小温”,是给自己的一份“小小的”温暖。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