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10月24日,2025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青岛)签约启动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举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青岛市相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代表共同参会,标志着青岛61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此次项目中,青岛与潮州市、开封市、晋城市共同入选2025年全国项目实施地,是全国四个实施地之一。项目覆盖青岛市南、市北两区共61处文物建筑,将聚焦集中连片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全国范围内预计同期完成400余处未定级文物建筑修缮,整体保护面积约34万平方米。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秘书长陶诚在仪式上肯定了青岛文物保护成效,他强调,该项目是加强基层文物保护、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举措,青岛项目兼具文化价值与示范意义。基金会将与青岛通力协作,加强项目全流程指导监督,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推动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历史底蕴深厚,目前拥有13片历史文化街区、108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37处历史建筑、50处名人故居及145家各类博物馆,且青岛老城已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青岛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严格落实资金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与配套资金保障,精心推进61处未定级文物建筑修缮,力争打造文物保护利用“青岛样本”,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民众。
仪式现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签署项目资助协议并共同启动青岛项目,双方就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技术标准等展开深入座谈。据悉,该项目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其落地将进一步夯实青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基础,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碧琪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