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从分配到拨付使用的每一步都处于“数字探照灯”的实时监控之下,近日,记者从青岛市财政局获悉,为贯彻落实“推进财政科学管理”部署要求,该局以数字技术为引擎,聚焦“三保”、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增发国债等重点领域,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构建“全链条穿透、全流程监控”的监管功能,打造从资金分配下达源头到拨付使用末端的资金闭环监控体系,推动建立协同高效、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持续提升“一体化、集成化、数字化”管理能级,为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保驾护航。
优化系统架构,强化底层控制
据介绍,青岛市财政局将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深度融入一体化系统底层架构,构建起对预算指标“全过程记录、全方位控制、全覆盖报告”的管理机制,实现“无预算不支出”的硬性约束。聚焦转移支付、增发国债等资金,从资金类别、项目属性、地区分布三个核心维度优化监控功能,实现对资金流量、流向的实时动态掌握和分类精准管理,全面提升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构建协同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从系统建设、部门联动、责任落实、结果应用等四方面强化保障,构建“财政统筹、部门联动、层级贯通”的工作机制。推动预算编制、资金拨付、执行监控等环节无缝衔接,对异常情况实时预警并推送至相关预算单位,督促限时自查自纠,实现动态留痕、责任到人,将监管压力传导至“最后一公里”,为预算管理一体化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统一全市流程,实现全程可溯
青岛市财政局统一全市预算业务管理与操作规范,依托系统内预置规则和标准,对指标的生成、调剂、执行及账务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完整记录和动态反映,实时跟踪每笔指标的来源、变动及状态,真正实现预算指标管理“顺向可控、逆向可溯”,切实做到资金流转全程透明、账目清晰可查,极大增强财政风险预警能力和清廉财政数字化水平。
强化基础安全,健全保障机制
在安全方面,启用实名制账号登录功能,一体化系统用户登录方式由使用“数字账号+密码”登录升级为使用“实名制手机号+密码或动态验证码”登录,夯实身份认证安全底座;严格落实“三员分设”管理职责,分离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员、安全审计员管理权限,形成相互监督的操作记录闭环;启用内嵌用户岗位校验机制,严格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执行。
深化数字赋能,提升管理质效
充分运用大数据和智能预警技术,构建专项资金、“三保”情况、转移支付、部门预算等专题应用场景,研究设置监测指标体系,对全市财政收支情况开展穿透式监测,实现自动高效预警,对监测反映的预算管理问题和财政运行风险,反哺业务系统,及时进行问题纠偏和风险处置,促进财政政策实施,防控财政运行风险,规范基层预算管理,为各类监督提供精准靶向,显著增强监督威慑力。
系统运行以来,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链条跟踪和预警管控,通过“制度+技术”双轮驱动,真正让每一笔资金在“数字探照灯”下清晰、透明、安全、规范运行,极大提升了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建设清廉财政提供了坚实支撑。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