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青岛市民政局获悉,“青岛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自发起以来,共为全市新装1983台AED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全市已开展2000余场急救培训,注册志愿者达86798人,形成了一支响应迅速、覆盖广泛的民间急救力量。
在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骤停倒下,每年相关死亡人数高达54.4万人,而院外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面对“黄金4-5分钟”的生死考验,2024年4月28日,在青岛市民政局等多部门的积极推动与协调下,青岛市慈明慈善基金会联合青岛市总工会、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腾讯SSV共同发起“青岛爱心救·5分钟社会救援圈”公益项目,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快速响应救援网络,将突发意外的第一现场转变为生命救援的第一现场。
项目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与数字科技,通过科学布设AED设备、广泛开展急救培训、建立“网约式”志愿响应机制,有效填补急救空窗期。在青岛市民政局的指导下,项目重点关注老年人等心血管疾病高发群体,优先在社区、中心村卫生室等老年人活动密集区域配置AED设备,显著增强了对弱势群体的生命安全保障能力。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为全市新装1983台AED设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市办实事任务,并在青岛市民政局的对接协调下,向城阳区、即墨区追加捐赠200台AED设备,进一步优化了急救设备布局,推动公共急救服务均衡发展。此外,全市已开展2000余场急救培训,注册志愿者达86798人,形成了一支响应迅速、覆盖广泛的民间急救力量,已成功挽救28名心脏骤停患者生命。
“青岛爱心救”项目的实践表明,每一台AED设备的捐赠与布设,尤其是向基层、向社区、向老年群体身边的延伸,不仅是设备数量的简单增加,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切实守护,是社会文明与温度的具体体现。这场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共创的生命守护行动,正悄然织密一张城市安全网,为打造更有韧性的健康城市提供了宝贵的“青岛经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