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驻物流行业协会法官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战略合作签约活动在青岛物流分拨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举行。据悉,城阳法院驻物流行业协会法官工作室是全市首家聚焦物流行业的法官工作室,是城阳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落实“一商会一法官”工作机制,回应物流行业发展司法需求,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之举。
“法院+协会”联合化解物流纠纷
活动现场,城阳区工商联向城阳区物流行业协会颁发团体会员牌匾,城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肖政与城阳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松良共同为城阳法院驻物流行业协会法官工作室揭牌,城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阳区工商联主席焉峰和肖政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
法官工作室作为常设于城阳区物流行业的司法服务点,将为物流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培训、风险预警、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一站式”司法服务,重点解决物流行业常见的合同纠纷、运输责任等法律问题。
“部门+协会”护航物流行业发展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与城阳区物流行业协会签订了《关于促进物流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的合作协议》,青岛市湖南商会、青岛市青年企业家商会与城阳区物流行业协会签订了党建联建共建协议,城阳区物流行业协会现场为法律顾问、财税顾问、宣传顾问颁发聘书。城阳区物流行业协会会长文晓发布了协会官方微信小程序,标志着该平台正式上线。
“安全课”+“法治课”现场开讲
城阳区市场监管局特监科科长丁晓华就特种设备(叉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了专题讲解,为物流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专业指导。城阳法院民事审判二庭一级法官范杰茜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框架式解读暨物流行业常见合同纠纷的法律风险防控”进行了深入讲解,并与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和互动答疑。
焉峰表示,法官工作室揭牌成立是“一商会一法官”法治赋能机制的落地落实,是司法机关与行业协会携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要以“一商会一法官”法治赋能机制为纽带,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合作,为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为辖区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肖政表示,城阳法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一商会一法官”工作机制,整合多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法官工作室将创新采取“员额法官+物流协会联络员+特邀调解员”的解纷模式,搭建“一站式”纠纷调处平台。同时,深化府院联动,以物流行业协会为纽带,广泛征集物流企业司法需求,及时发出司法建议、法律风险提示函等,为物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签订《关于促进物流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的合作协议》,是城阳区市场监管局服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积极探索,下一步将持续强化叉车安全监管,推动辖区物流行业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创新融合发展。”城阳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红俊表示。
文晓表示,法官工作室揭牌成立标志着“一商会一法官”工作机制在物流行业的精准落地,是法治力量主动下沉、靠前服务的具体体现,城阳区物流行业协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企业与各部门的联络员、企业需求的服务员、行业生态的推动者。
下一步,城阳法院将依托法官工作室,构建多元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创新司法服务方式,以司法之力护航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王丰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