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打造惠企便民“高新样板”!青岛高新区政务集成化服务入选市级首批典型案例

近日,青岛市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政务服务基层典型案例,青岛高新区凭借在政务集成化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成功入选,为全市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新方案”。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紧扣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以资源整合为支撑,率先探索政务集成化服务新模式,逐步构建起具有鲜明高新区特色的政务服务新生态,推动政务服务从“分散办理”向“集成高效”的跨越式升级,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点集成,构建10分钟政务服务圈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在家门口的帮办中心就能搞定,太方便了!”这是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企业对政务服务便利化举措的真实反馈。为精准响应企业群众需求,青岛高新区创新打造“1+X+N”三级联动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建成7家“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和12家帮办中心,为周边千余家企业提供各类便民利企服务超1500次,“10分钟政务服务圈”基本实现全覆盖,让企业群众“就近办、便捷办”的需求成为现实。

在此基础上,青岛高新区还针对不同群体的办事需求,精准画像并科学设置三级帮代办服务专区,组建专业帮办队伍,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无障碍”的全流程帮办服务。据统计,专区年均办理帮办业务超4万件,“手把手指导、面对面沟通、心贴心服务”的工作模式,已成为极具辨识度的高新帮办服务品牌。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依托统一咨询呼叫投诉中心与“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青岛高新区畅通诉求受理“绿色通道”,累计处理企业群众咨询服务电话18万件,回访企业3.5万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模式创新,公共服务融合显温情

围绕提升服务能效、优化服务体验的目标,青岛高新区在公共服务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服务模式迭代升级。针对企业跨区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痛点,青岛高新区积极推进跨区联动审批改革,将公共卫生许可、特殊工时审批等23个高频事项、76个子项业务纳入“融合办理”范围,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年均通过跨区融合服务惠及企业、群众千余人次,大幅节省企业办事时间与成本。

为让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青岛高新区着力打造区域政策宣传“第一门户”,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政策服务机制。通过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线下宣讲会等多渠道,累计发布政策文件及解读内容300余次,为企业群众“懂政策、用政策、享政策”提供全方位支撑,真正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此外,青岛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聚焦群众多元化需求,将中心升级为“温情大厅”,引入琴岛通业务办理、文化展览等公共服务,让政务大厅不仅是“办事场所”,更成为兼具文化氛围与服务温度的多元文化空间,切实实现“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

政企协同,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

在青岛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我爱青岛高新、我为高新代言”展区,来自园区企业的一件件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近年来,青岛高新区首创“我爱青岛高新、我为高新代言”服务品牌,在中心搭建了365天不落幕的展示窗口,先后为园区内60余家企业、上百件“高新好产品”提供宣传推广支持。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园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更实现了从“企业单兵作战”到“政企协同推广”的模式升级。

为不断提升园区营商环境,青岛高新区持续推行政企资源生态化整合,形成“政企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格局。依托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这一重要平台,园区组建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广泛吸纳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实时响应企业多维诉求。同时,联合12个职能部门创新成立“营商环境宣讲团”,年均开展政策解读、业务培训、企业沙龙等各类活动50余场,服务区域企业群众逾万人,有效搭建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

此次入选市级首批基层典型案例,是对青岛高新区政务集成化服务改革成效的充分肯定。通过系统化、集成化的政务服务改革创新,青岛高新区有效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痛点难点,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和区域营商环境。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政务服务集成化创新,聚焦服务能级提升与品牌优化,推动集成化服务向更多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政务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通讯员 刘文研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