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东西部科普跨地域合作模式,服务青岛市对口协作工作大局,推动优质海洋科普资源和服务向西部地区下沉,由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定西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山海相依 筑梦蔚蓝”——青岛·定西海洋科普东西部协作主题活动于9月8日上午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关川实验学校启动。
9月8日至9日,青岛海洋科技馆组织科普工作者下沉基层,为青少年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科普“嘉年华”,首日活动吸引4000余名青少年参加。
科普盛宴定西启幕
“鲨鱼用什么呼吸”“飞鱼真的会飞吗”“这只企鹅来自南极吗”……活动刚开始,参加现场活动的孩子们便将海洋生物展台围了个水泄不通。面对青少年抛出的问题,12位来自青岛海洋科技馆的一线科普人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一一给出生动、科学的解答。“以前在书上看到过这些海洋生物,今天终于看到实物了,经过讲解很多知识一下子就理解了。” 关川实验学校一位学生在现场表示。
海洋科学家巡展区域同样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今年上半年,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青岛海洋科技馆开展海洋科学家资料征集活动,对接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和涉海科研机构,广泛征集海洋领域著名科学家珍贵历史照片、文字资料、音频影像资料。在启动仪式现场,同步举行“勇立潮头、向海图强”青岛海洋科学家精神主题巡展,向西部青少年生动讲述20位著名海洋科学家科学报国、科研育人的感人故事。
本次活动还组织科普人员走进当地中小学校,开展海洋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9月8日,科普人员于红梅、迟梦月分别为定西市安定区关川实验学校、中华路学校学生带来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海底小精灵”的知识讲座,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讲述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知识。
推出“订单式”服务
在活动筹备期间,青岛海洋科技馆联系甘肃定西等地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了解当地的科学教育需求和青少年的海洋科普需求,推出“订单式”科普服务。精心匹配113件珍稀海洋生物标本、162块图文展牌、1000余本海洋科普图书、5000余份宣传折页等展品展项。9月8日至13日,科普人员将走进定西市安定区关川实验学校、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科技馆等地,组织海洋科普图文展、海洋科学家精神展、海洋生物标本展、科普讲座进校园、科普互动展项体验、科普图书及物资捐赠、地方场馆联动等特色活动,将海洋科普知识送到甘肃定西孩子身边,为提升当地青少年及民众科学素质水平作出积极努力。
这场跨越山海的海洋科普协作,已超越“送知识、送资源”的单一维度,成为东西部协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迈进的生动缩影,更是青岛以科普为抓手深化对西“扶智”的具体实践。两地以“科普”为纽带,将青岛“海洋科普之城”的建设经验与定西科学教育需求精准对接,通过知识赋能、理念传递与能力培养,为西部青少年打开认知世界的“蓝色窗口”,注入科学思维与海洋视野,让“扶智”工作获得源头活水,探索出“东部赋能扶智、西部受益成长、双向共赢发展”的跨地域科普协作新路径。
在东西部协作战略背景下,青定海洋科普合作以科学教育为支点,既助力西部培育具备海洋视野与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教动能”,也为东部科普资源“下沉”和“输出”提供实践样本,推动东西部在科普理念、服务模式、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深度交流,实现“1+1>2”的协作成效。
未来,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东西部科普协作机制,进一步整合青岛优质海洋科普资源,探索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不断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扩大科普协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西部青少年能够受益于优质科普资源,为推动东西部协同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科学技术协会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