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崂山分局获悉,开学季来临,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盯上了学生和家长群体,设计各种骗局,诈骗钱财。为此,公安部门发布紧急预警,梳理几类常见的骗术,提醒广大家长、学生在开学季要提高警惕。
据了解,近日,初一学生张同学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收到一条信息,对方自称是“民警”,称接到举报,张同学之前在玩一款手机游戏时存在诈骗其他玩家的行为,需要张同学配合调查。想到自己之前确实玩过这个游戏,又看到对方出示的警官证,张同学一下子慌了神。“民警”称,如果张同学要证明自己未存在违法犯罪行为,需到指定的网购平台购买价值1万元的指定商品,方可解除涉案嫌疑。
但张同学的手机并未开通支付功能,该“民警”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张同学购买商品,只要张同学使用父母的手机扫描二维码转账即可。慌了神的张同学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拿起妈妈手机,分3次扫码转账,合计被骗1万元。不久后,家长发现了此事,赶紧拨打110报警。
这是近期学生、家长被骗案件中的一起。据介绍,开学季,骗子往往会以“假冒老师群内收费”及“发送含有木马程序的成绩单”等方式,对家长和学生实施诈骗。
如骗子假冒老师混入班级群,将头像和昵称换成与老师一致,发布收费通知,让家长扫二维码交纳班费、材料费等各种费用。
还有的诈骗分子会冒充老师,给家长发送“成绩单”“课程表”等带有链接的短信,其实这些链接背后是木马程序,会窃取个人信息。窃取个人信息后,骗子会诱导家长、学生提供相关验证信息,实施诈骗行为。
此外,还有“运作入学”“冒充老师谎称孩子住院”等诈骗方式,五花八门。
面对各种开学季骗局,该如何应对呢?警方提醒,首先,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更不要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其次,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妥善保管好个人信息。有疑问可以及时与校方、班级老师或其他学生家长进行核实,一旦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进行报警。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海杰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