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筑牢全民反诈“防火墙”,近日,山东科技大学“微芒荧光”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法防诈护平安”主题普法宣传,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将防诈普法的安全防线延伸到社区、课堂和田间地头。
在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社区广场,队员们支起了宣传展台,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册和印有普法知识的凉扇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大爷,您看这个画册,上面画了‘冒充快递理赔’‘虚假投资理财’的常见诈骗套路,要是接到‘客服’说要给您退款,千万别点链接!”队员们一边发放宣传手册,一边结合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发挥法学专业特长向居民们细致讲解常见的诈骗套路。
从“稳赚不赔”的高额回报陷阱,到“冒充公检法”的恐吓手段,队员们特意放慢语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清楚骗局流程,手把手教老人们辨别诈骗电话的特征,提醒老人们遇到拿不准的事,一定要先跟子女商量。老人们拉着队员的手念叨:“这些门道讲得真清楚,往后再遇到这些事,心里就有数了!”
在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的暑期托管班里,队员们化身为“安全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防诈普法课。课堂上,队员们播放了精心挑选的动画短片,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色彩鲜明的画面,直观展示了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随后,组织孩子们进行情景模拟表演。“游戏客服说你违规操作要封号,要求你共享屏幕该怎么办?”“有人私信你说游戏装备免费送,可以相信吗?”这些贴近孩子们生活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在角色扮演生动地演绎过程中,积极思考应对方法。
村头巷尾间,队员们走村入户,面对面向村民讲解防诈相关法律法规和反诈常识。针对老年人容易遭遇的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属借钱等常见骗局,队员们结合真实案例逐一解析,提醒老人们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子女沟通或向警方求助。同时,手把手地教老人们在手机上设置诈骗电话拦截功能,帮助他们下载反诈APP,为老年人的财产安全筑起防护墙。
活动累计发放宣传画册和普法凉扇400余份,开展普法宣讲6场次,接受法律咨询60余人次,将防诈普法知识送到了群众身边。下一步,团队将继续拓展宣传渠道,创新活动形式,为建设平安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上官佳诺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