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博纳影业集团出品,林超贤执导的中国核潜艇题材军事动作大片《蛟龙行动(特别版)》定档8月30日全国公映。
影片讲述了蛟龙小队与最新型潜艇“龙鲸号”协同作战,直入危险海域的故事。此次特别版不仅带来画面上的技术升级,让深海战场的视觉冲击更加流畅震撼,更深度倾听观众反馈,对剧情节奏进行了精细化调整。这部聚焦新时代中国海军硬实力与军人血性的作品,将以全新面貌向守护家国安宁的军人致敬。
据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影《蛟龙行动》自春节档与观众初次见面以来,主创团队历经半年潜心调整,现已完成电影《蛟龙行动》特别版的制作。重新剪辑后的特别版,聚焦于影片备受赞誉的高燃动作核心,对叙事结构进行了优化与节奏调整。故事主线将更加紧密围绕蛟龙小队和潜艇小队的协同作战,全程节奏紧凑,更大幅提升了任务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该影片于2023年5月进驻青岛东方影都置景筹备,2024年4月15日完成了内地部分的拍摄后,转至香港拍摄。近一年的拍摄周期里,剧组启用了十余座摄影棚,棚内置景面积达4.6万平方米,并在园区内1:1打造了4艘潜艇,总长度达231米。其中,“龙鲸号”潜艇置景长达120米,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仅外壳的搭建就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
记者采访中获悉,在园区落户的青岛永誉文化置景道具制作大师钟剑伟与团队负责打造了中方“蛟龙号”小潜艇,在几乎无模型、仅凭图纸的情况下完成了艇身与内部空间的构建。从巨大的艇身到狭窄的通道,从精确布局的线路到每一颗螺丝钉,都力求接近真实核潜艇的标准。置景完成后,不论是主演王俊凯、张涵予,还是主演于适首次踏入潜艇内部的震撼体验,都感觉非常逼真。
影片拍摄不仅局限于棚内,剧组还在东方影都摄影棚外挖建了百余米长的大型水池用于潜艇拍摄。在冬天拍摄时,全体演员均无替身下水,导演林超贤甚至“倒立下水”完成镜头。这份对真实感的执着,使影片在视觉呈现和观众沉浸感上更具冲击力。
影片拍摄完成,并不意味着场景生命的终结。东方影都在《蛟龙行动》杀青后启动二次利用规划。6月13日,电影《蛟龙行动》实景片场青岛东方影都国防主题文旅研学基地正式启用。这一举措,使原本服务于电影的场景转化为公众可参与、可体验的文旅新空间。基地涵盖“龙鲸号”船坞基地、鱼雷导弹展示区、潜艇模型与海报展示区、对潜指挥中心、潜艇内舱展区、指挥塔咖啡厅、游客中心等七大板块。核心亮点“龙鲸号”船坞基地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潜艇內舱还原了鱼雷舱、弹道导弹舱、核反应堆舱等十个舱室结构,入口处的无轴泵喷雕塑则将潜艇推进器与电影镜头元素巧妙结合。
博纳影业集团执行总裁蒋德富在研学基地启动仪式上表示,东方影都是世界一流的影视基地,也是博纳影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蛟龙行动》在这里筹拍整整一年,每次来到这里都像回家一样。基地精心还原了电影拍摄场景,研学团体不仅能走进幕后感受电影魅力,还能体验独特的沉浸式国防主题教育。”
8月30日,让我们相聚影院,共同开启《蛟龙行动(特别版)》这场深海终极战役的观影之旅。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姗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