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40年记忆再现!“青岛之夏”艺术灯会成现象级文旅IP

当夜幕笼罩青岛,太平山中央公园被华彩灯火瞬间点亮,一场如梦似幻的光影之约在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中绚烂开场。自7月18日启幕以来,这场灯会不仅成为青岛夏夜最耀眼的存在,更以40年的深厚底蕴和全新的创新姿态,成功晋升为现象级文旅IP。

记忆回溯:城市的光影旧梦

青岛中山公园的夏夜灯会,承载着几代青岛人的温暖回忆。1979年,首届灯会在众人期待中亮相,此后近30年里,它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镶嵌在青岛的夏日时光里。那些年,灯会上形态各异的灯组、热闹非凡的人群,还有空气中弥漫的欢声笑语,都化作了青岛人记忆深处最温馨的片段,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集体记忆与情感寄托。

科技与文化交融:现代光影盛宴

阔别17年,2025年的“青岛之夏”艺术灯会华丽回归,这一次,它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惊喜,以全新的面貌惊艳世人。

此次灯会首创“昼观林相·夜赏光影”双模式系统,借助动态光影投影、呼吸式变光装置及柔性LED交互技术,让光影与自然肌理实现实时交互。当白天踏入公园,葱郁林相映入眼帘;夜幕降临时,灯光与树木完美融合,营造出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在灯组设计上,灯会将青岛海洋文化、自贡彩灯技艺及现代光影技术深度融合。长达40米的“青岛风情线”灯组,通过动态光影投影,把青岛标志性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以流动光影的形式展现,重塑青岛的山海韵律。30米巨型“崂韵流光”灯组,则精准描摹崂山花岗岩的纹理、色彩和形态,与现代灯光技术结合,打造出极具层次感与视觉冲击力的夜间奇观。8米高的“海的女儿”,用柔性LED模拟海浪柔波,眨眼间满是灵动;12米高的“机甲悟空”,将机械骨骼结构与非遗自贡彩灯技艺创新结合,通过内置智能控制系统,带来最高动态的视觉体验,经典在光影中重生。

整个灯会共设置6大主题区域,61组灯组,从适合亲子打卡、有着热门机甲悟空灯组的“芳踪巡·花韵岛城”,到成为外地游客了解青岛窗口、展现前海村历史和栈桥月夜等城市风貌的“岛城帆·潮灯汇岸”,再到以诗词文脉诉说青岛岁月底蕴、深受老年人喜爱的“诗韵间·琼楼玉阙”,每个区域都特色鲜明,满足全龄段游客需求。

沉浸式体验:人人都是主角

本届灯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静态观赏,而是通过丰富的参与性活动,让游客成为场景主角。国际动漫巡游中,coser们与游客热情互动;古风汉服巡游里,身着华服的人们穿梭在灯组间,宛如穿越千年;AR寻宝、灯谜擂台等互动游戏,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百姓大舞台”和“百姓T台秀场”的开放,为市民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从精彩的歌舞表演到独特的曲艺展示,市民们在这里尽情绽放光彩,增强了参与感与归属感。

此外,50个“公园+美食文创”市集摊位,汇聚了青岛特色小吃和各类文创产品,让游客在赏灯之余,还能一站式满足味蕾和购物需求。而免票与低票价政策覆盖儿童、学生、军人、长者等群体,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让这场文化盛宴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流量变现:驱动城市发展

“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的火爆出圈,带来的不仅是文化层面的影响力,更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截至8月1日,短短两周,灯会吸引20万人次“追光而来”,太平山中央公园游客量同比增长17%,接近百万人次;樱花大道市集及周边消费近千万元。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密集聚焦,灯会相关话题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互动量超千万人次。

从直接经济效益来看,门票销售、特色市集、主题文创等项目直接拉动多元消费;从辐射效应来看,活动全面激活周边商圈、景点、酒店、餐饮、交通等关联产业。网约车司机接单量激增,“看完灯会去啤酒节”成为新的游玩动线,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消费拉动。

作为青岛夏季节庆布局的重要一环,灯会衔接青岛国际啤酒节,延伸至中秋、国庆假日经济,共同构建“青岛之夏”旅游IP矩阵。主办方还联合众多景区景点,策划“灯会+”游玩产品,推动“流量”向“留量”转化,为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以40年的深厚积淀为根基,以创新为驱动,不仅点亮了青岛的夏夜,更成为传承城市文化、拉动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的现象级文旅IP。它用璀璨灯火照亮城市发展之路,也让人们对青岛的未来充满更多期待。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碧琪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