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抢筹港股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7月港股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达568.18亿元,今年前7月净申购额已经达到1025亿元。南向资金今年前7月累计净流入8668亿港元,已超2024年全年的8079亿,7月单月净流入1356亿港元。
随着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港股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提高。截至8月6日的近一个交易周内,恒生指数日均成交额为2718亿元,达到近10年98%分位;日均换手率为0.36%,达到近10年93%分位。
后续增量资金预期宽裕
对于港股市场后续资金面,研究机构普遍预期乐观,主要利好因素包括美元降息预期下的外资增持,以及本土资金进一步南下。
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大概率在9月开启降息周期,在未来一年将持续降息125个基点。通常,美元降息周期带来全球金融市场货币宽松,美元利率下调也有利于中国保持货币宽松。具体到港股市场,根据华创证券的研究,美联储降息周期往往触发跨境套利资金涌入港元体系,香港银行间流动性明显抬升,港股市场特别是恒生科技指数表现出色。
从本土机构视角看,今年增配港股的基金普遍获得了较好的正回报,形成了业绩示范效应,南向资金买入力度持续加大。国泰海通证券预计,2025年全年公募基金实际增量有望达 2000-3000亿元左右,险资实际增量有望达2500-4000亿元左右。在上述内资机构力量的推动下,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 10000亿元。整体看,今年剩余时间内的南向资金还有较大增仓空间。
金融、科技潜力空间较大
在资金面预期宽松的基础上,港股市场后市表现值得期待。具体到投资方向,除了已经充分表现的创新药,金融和科技两个方向潜力较大。
首先从指标股的资金数据看,7月南向资金净买入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股份(166亿港元)、建设银行(130亿港元)、中国人寿(75亿港元);净卖出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移动(65亿港元)、腾讯控股(60亿港元)、小米集团(58亿港元)。南向资金加码买入金融股的迹象明显。
再从行业板块强度看,截至8月6日的近一个月中,恒生指数上涨4.2%,恒生科技上涨6.1%,恒生国企指数上涨3.8%。医疗保健业近一个月涨幅19.9%,工业涨幅9.4%,资讯科技业涨幅8.6%,位居涨幅前三位。
上述数据体现出的大型金融股吸金,以及科技风格资产占优,都符合增量资金推动的行情特征。
增量资金推动的市场,往往会出现趋势性上涨,ETF能够高效跟踪指数,帮助投资者解决赚了指数不赚钱的难题。参考资金净申购数据,以下港股市场主题ETF值得密切关注。
1.金融类ETF。7月,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净申购额为111.43亿元,广发港股通非银ETF为74.68亿元,华夏港股通金融ETF为13.25亿元。这三只ETF的持仓有所区别,非银ETF主要投向保险股,港股通金融ETF主要投向银行,香港证券ETF主要投向券商和港交所。
2.科技类ETF。7月,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净申购额为105.09亿元,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为31.69亿元,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为26.88亿元。恒生科技指数ETF主要投向互联网、智能汽车、半导体。港股通互联网ETF更加集中于科技网络股。港股通科技30ETF重仓股与恒生科技指数ETF多有重合。
3.创新药ETF。7月,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额为18.77亿元,银华港股通创新药ETF、华宝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均超9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创新药已经大涨一波,需要注意调整风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冬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