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获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批复。该项目是列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水运项目,项目新建1个7万吨级(水工结构按10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1个10万吨级和1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设计通过能力315万标箱/年,计划投资约91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青岛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四大港的地位,对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港口强不强,关键看集装箱。随着港口资源的不断开发,前湾港区集装箱作业能力的增长受空间限制的情况愈发明显,港区集装箱作业泊位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不利于港口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功能的开发和发挥对于保障青岛港的持续发展愈发重要。根据《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董家口港区作为青岛港重点发展的两大港区之一,集装箱功能也是其重点发展功能之一。未来,董家口港区将成为前湾港区以外的第二大集装箱作业港区,是青岛港集装箱运输的接续性港区。
该项目是青岛港继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之后,在董家口港区建设的又一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采用“堆场垂直码头布置+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端装卸”组合作业方式,通过无人集卡车上的北斗定位系统和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设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智能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集装箱装卸船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以码头智慧化运营串联港口运营全流程、覆盖生产作业各环节。同时,项目充分运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能,真正实现了智慧高效、安全环保、绿色节能、低碳排放的建设目标。
根据分析预测,2030年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约755万标箱。该项目建成后,对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功能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有效提升董家口港区的集装箱功能和通过能力,进而促进青岛港整体港口集装箱功能的发展,增强青岛港在山东港口群中的龙头地位和发展带动作用,为加快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夯实港口硬件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