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完成18个市级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青岛推动乡村振兴强村富民

8月1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和市财政局详细介绍了“青岛市深化农村集成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强村富民”的相关情况与财政支持举措。

聚焦“小切口”:破解民生难题,激活乡村要素

青岛市在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谋划“小切口、大文章”,改革从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入手,推动关键领域突破。

在深化承包地改革上,青岛市稳慎推进五个批次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试点范围从村级逐步扩大到整镇、整县。新争取西海岸新区获批全省唯一一个二轮延包整县试点,探索了“平原村”“山岭村”“城郊村”三类村庄四种延包模式。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问题,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上,青岛市以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为前提,圆满完成平度市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两项试点,制定出台资格权认定等21个政策文件。开发建设全市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市、区市、镇、村四级全覆盖规范。

在创新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上,青岛市主动回应农民所盼,围绕主粮作物、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构建涵盖21个市级普惠性险种、8个市级特色险试点、N个区市特色险种的“21+8+N”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2024年,针对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跌,奶牛养殖亏损问题,青岛创新推出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为10.16万吨生鲜牛乳提供风险保障3.5亿元,维护奶牛养殖户利益。该做法获评2024年度全国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

管好“钱袋子”:规范三资管理,盘活集体资产

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群众关切领域,青岛以超常规力度连续三年开展集中整治,实现“盘清、盘活、盘优”三步走。

在“盘清”集体家底方面,青岛市全面推进“三资”精准清查。针对集体家底不清、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创新提级抽查审计,两年抽审207个村(社区),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90多项。

在“盘活”资产资源方面,青岛市推进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建成全市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陆地一海洋”涉农全产权要素和全品种的统一交易市场,交易品类达11种,实现农业农村领域交易品类全覆盖。2025年1—6月,全市农村产权线上交易10.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所有村庄实现了规定范围内集体资产资源100%线上交易。

在“盘优”数据资源方面,青岛市以获批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对接整市试点为契机,搭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数字云图”、清廉乡村数字监督“两大平台”。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基础信息调查,进行图像采集、位置信息标注和相关经济合同信息关联,全市530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描边上图”,集体资产资源100%上图入库,形成77万宗集体资产资源“数字云图”,实现集体资产资源可视化、数字化管理,经验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推广。

抱团共富: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服务体系

针对“三农”工作中的“两难”“多难”问题,青岛坚持系统观念,通过培优主体、强化服务、引领共富,推动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

在培优主体强体系上,青岛市统筹利用土地规模经营扩大和服务规模扩大两种路径,探索多元化“统分结合”方式,创新“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4.3万家,带动76万小农户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青岛市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服务主体+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组织形式,灵活支持单环节、多环节、菜单式托管服务模式,将小农户有效吸收到“供、种、管、收、储、运、加、销”全产业链。全市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多家。

在抱团共富强引领上,青岛市深化“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坚持“清、收、管、用”相结合,清查回收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7.8万余亩。统筹5000万元市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举办强村共富项目争先赛,通过“竞争性立项”的方式,扶持20个带动性强的优质产业项目,助力集体经济发展。

试点引领:搭建改革平台,集成创新经验

青岛市用好改革“试验田”,不断探索“好经验”,通过丰富试点矩阵、建强改革平台、加强系统集成,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在丰富试点矩阵方面,坚持试点先行,用好改革“前哨站”,每年筛选一批改革事项,争取纳入全国、全省试点,持续丰富完善14项国家级、8项省级改革试点矩阵,通过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在建强改革平台方面,充分发挥农村改革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等平台的牵引作用,争取市财政统筹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试点资金,对承担的国家、省级改革试点进行奖补。加强系统集成,紧密结合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内容,以村级为集成单元统筹8个领域、47项改革举措,实行“菜单式”改革,集成推进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体系、乡村治理体系等农村改革,完成18个市级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试点,探索村级乡村振兴集成改革路径。

财政保障:聚焦民生需求,强化支农效能

青岛市财政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精准发力筑牢改革根基。

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全面落实党中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部署要求,形成了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强基补短、试点试验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的农村综合改革政策体系。夯实管理制度,先后出台《青岛市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青岛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对政策目标、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实行全过程监控评价,项目现场核查率达60%以上。

在搭建试点平台集成赋能方面,青岛探索开展市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有效激发农村改革创新活力,以强村富民为核心,探索财政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和示范样板。支持试点区域通过抱团发展、村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构建更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

在提高效能深化重点改革方面,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效应,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资金打造标杆,依托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乡村振兴片区、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等政策平台,持续探索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2022—2025年统筹市级财政资金10亿元,建立“擂台赛”机制,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乡村振兴片区,支持300多个项目建设,引导撬动社会资本27亿元。统筹资金改革赋能,会同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4—2025年青岛市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市级奖补工作实施方案》,对青岛市承担的国家、省级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改革试点任务择优给予奖补。

下一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将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一条主线,突出稳产保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富民增收四条重要战线,实施强村富民、片区引领、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三项集成改革,推进提升稳产保供能力、深化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等十大农业农村重点改革任务。青岛市财政局将锚定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目标,切实强化投入保障、优化政策供给。两部门将协同用好改革这一法宝,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增动力、添活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奕静 实习记者 王严哲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