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奋力打造“产业强、乡村美、治理优、农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家园,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改革赋能,城乡要素活水涌流
张家楼街道以改革为笔,巧妙盘活沉睡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西石岭村,闲置的6亩集体建设用地焕发新生,蝶变为集民宿、创业孵化、农耕体验、养老助餐于一体的“耕读学堂”与“乡忆工坊”。更令人瞩目的是,原致通化学80.5亩工业用地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变身为热闹非凡的“张家楼新大集”,并于今夏成功举办首届街道啤酒文化大集,完成了从沉寂“锈带”到活力“飘带”的精彩蝶变。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街道积极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种植产业。同时,借力农村电商平台,让优质农产品直达城市餐桌,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产业联动,融合创新动能澎湃
立足本土特色,张家楼街道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重点打造的“田园综合体”,融合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已成为市民游客热衷的乡村打卡胜地。返乡青年积极投身民宿、农家乐、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农业+旅游+文创”的完整产业链条,不断拓宽乡村经济的广度和深度。紫斐蓝莓果酒产业园便是典范,通过与高校共建“蓝莓深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专家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将蓝莓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并获批“青岛市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带动周边8个村庄标准化种植蓝莓3000亩,实现了科技、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完美融合共生。
村民共建,宜居家园和美共享
建设和美乡村的核心在于村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建共享。张家楼街道通过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搭建创业孵化平台等举措,积极引导大学生、乡贤能人以及普通村民等多元主体投身家乡建设,使其成为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村民在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和环境整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共同探索着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街道持续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努力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新风貌,让家园更加舒适,生活更加美好。
啤酒文化大集。
张家楼街道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城乡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通过系统性改革、产业深度融合和村民同心共建,这里正谱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面向未来,张家楼街道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可借鉴、可推广的“张家楼经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