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7月18日,由青岛银行主办的“‘五篇大文章’·绿金青银共赢共创大会”在青岛成功举行。本次大会以“绿融相伴,共赴山海”为主题,邀请了山东省重点热力企业、水务企业及相关行业专家,通过“理念分享+技术展示+实地考察+方案共创”的创新模式,搭建起“技术+金融+场景”的三方撮合平台,为清洁供暖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展现了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青岛银行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近年来在绿色金融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产品创新、资源整合和模式优化,为绿色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金融中坚力量。
政策引领,金融赋能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青岛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通过搭建“技术+金融+场景”的三方撮合平台,助力清洁供暖产业突破发展瓶颈,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本次大会创新采用“理念引领——技术赋能——场景验证——方案落地”的全链条对接模式,为清洁供暖产业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解决方案。
会上,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首先分享了全球绿色金融前沿理念,为与会企业提供国际化视野,深度剖析污水热能行业的新机遇,也为国内本土化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青岛银行从金融解决方案出发,介绍了绿色金融、蓝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及相关案例;科创蓝新能源公司详细讲解了污水源热泵技术原理及商业价值;全体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高新区污水能源站示范项目;最后通过圆桌研讨,各方共同探讨金融支持技术推广的可行方案,形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金融搭桥,破解技术落地难题
“过去改造锅炉房最头疼的就是贷款问题,现在青岛银行不仅创新热力焕新模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还帮我们对接技术方,一周内资金到账,利率降低了15%。”青岛一家热力公司经理的切身感受,生动体现了青岛银行的平台价值。这一高效融资案例不仅展示了金融支持的高效性,更凸显了青岛银行在链接技术供给方、需求方和政府部门中的桥梁作用。
科创蓝新能源副总经理王鹤翔在技术宣讲中提到:“1万吨/天的污水可满足20万-25万㎡建筑供暖需求。”实地考察的高新区示范项目的数据更具说服力——与传统燃煤锅炉房相比,新系统实现零排放,年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为清洁供暖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有力佐证。
青岛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金融要成为技术突破的‘助推器’,我们将持续强化平台撮合功能,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绿色产业,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平台赋能,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
本次大会是青岛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点对点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面对面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青岛银行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使命与担当。
在研讨交流环节中,青岛银行重点展示了其“绿金青银”平台的三大优势。通过构建产品体系,精准滴灌绿色产业。构建绿色金融场景化产品矩阵,截至2025年6月末,青岛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500亿元,为绿色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资源整合,构建产业协同网络,联合技术企业、热力公司、政府机构,提供从技术到市场的全链条服务,形成产业闭环。以青岛高新区供热项目为例,在政银企三方合作下,青岛银行提出“绿色项目贷款+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综合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9500万元项目贷款,助力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通过模式创新,打造可复制样板。“热力焕新模式”是青岛银行在清洁能源产业的创新实践,通过“政策红利直通+银行主动让利”双轮驱动,实现企业碳资产增值与产业发展互促,目前该模式已在青岛落地3个能源站项目,覆盖供热面积260万平方米,成为打造可复制的“热力焕新”样板工程,为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实践提供了参考。
青岛银行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赋能绿色产业升级,为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贡献更多金融力量,携手各方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菁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